第三十七章: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激素

一)药物

  • 口服制剂:
    • 甲状腺素(T4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 静脉注射:
    • 左旋甲状腺素钠盐
    • 左旋三碘甲腺原氨酸

二)药理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

  • 促体格生长:长个子
  • 促神经系统发育:长脑子

促神经系统

  •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提高神经兴奋性

促进代谢

  • 生理剂量
    • 促糖原:分解
    • 促脂肪:分解
    • 促蛋白质:合成
  • 大剂量:促蛋白质分解

促心脏

  • 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 心排出量、耗氧量增加
  • 有产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倾向。

三)临床应用

呆小病(克汀氏病)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 早治疗、预后好

单纯性甲状腺肿

  • 也叫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 配合补碘

黏液性水肿

  • 重症甲减
  • 先静脉、后口服

四)不良反应

  • 过量使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类似甲亢”
  •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也即兴奋交感)
  • 心血管系统功能亢进
  • 注意:在老年及心脏病患者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 此时须停药,用 β 受体阻断剂对抗

二、抗甲状腺药

一)硫脲类

药物

硫氧嘧啶类
  • 甲硫氧嘧啶(MTU)
  • 丙硫氧嘧啶(PTU)
咪唑类
  • 甲巯咪唑(他巴唑)
  • 卡比马唑(甲亢平)

作用机制

  • 抑制过氧化物酶: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 注意:抑制激素合成,不影响激素释放
    • 对已合成的 T3、T4 无影响,故而显效慢
  • 丙硫氧嘧啶:抑制外周组织的 T4 转化为 T3
  • 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治本”)
    • 使血循环中 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 含量下降

临床应用

甲亢内科治疗
  • 一线药物
甲亢术前准备
  • 意义:术前给予硫脲类,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可减少麻醉和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
  • 弊端:可导致甲状腺肥大,不利于手术
  • 对抗措施:术前 2 周,同时合用大剂量碘,可使腺体缩小,变硬,减少手术中出血
甲状腺危象
  • 大剂量碘剂 + 硫脲类(双管齐下)
    • 大剂量碘剂: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 硫脲类:抑制激素合成,宜用丙硫氧嘧啶

不良反应

  • 常见:白细胞减少,严重:粒细胞缺乏
    • 所以:故久服者应定期检查 血象 及 肝功能
  • 皮疹、头痛、眩晕、淋巴结肿大、药热、关节痛、黄疸、中毒性肝炎
  • 本类药物慎用于孕妇,禁用于乳母

二)碘及碘化物

药物

  • I:碘及碘化物
    • 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液)
    • 碘化钾
    • 碘化钠
  • II:放射性碘:131I

I:碘及碘化物

药理作用与机制
  • 小剂量:促甲状腺作用
    • 做为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 大剂量:抗甲状腺作用
    • 用于甲亢危象和甲状腺手术之前
  • 注意
    • 大剂量碘只能短时间应用:1~2 天显效,2 周达最大效应;
    • 继续用药甲亢可复发或加剧
大剂量碘抗甲状腺作用的机制
  • 抑制 蛋白水解酶
    • 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 释放 (主要机制,快)
  • 抑制 过氧化物酶
    • 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 合成
  •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TSH)
    • 使甲状腺变小、变硬,便于手术

II:放射性碘 131I

药理作用
  • 作用类似于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不流血的手术)
  • 131I 被甲状腺摄取后,放出 β 粒子,射程约 2mm,对甲状腺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而对周围组织损伤很少
临床应用
  • 不适合手术的或手术后复发甲亢患者
  • 硫脲类无效或过敏的甲亢患者
  • 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
不良反应
  • 甲减
  • 妊娠和哺乳期禁用

三)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药物

  •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 对症
  • 控制甲亢患者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症状
    •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颤抖、焦虑、激动等,也能适当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尚能抑制 5' 脱碘酶,减少 T4 转化成 T3
    • 普萘洛尔、阿普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