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友谊

前置

  • 友情与爱情构成不一样
    • 爱情更严厉:着迷、性欲、排他性、应更忠诚、应更要伸出援手
    • 友谊约束力小,承担的责任更小,情感强度更弱,排他程度更低
  • 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兴奋往往比配偶带来的要多

友谊的本质

友谊的属性

温情

共同参与与分享

彼此相伴

尊重

信任

资本化

  • 指分享快乐倍增

社会支持

  • 类型
    • 感情支持
    • 身体安慰
    • 建议支持
    • 物质支持
  • 作用
    • 感情支持具有生理效应
    • 有效支持会让人们感到与帮助者更亲近
    • 有些人更擅长提供社会支持
    • 往往影响爱情关系的走向
    • 增加快乐的概率
      • 每拥有一个快乐的朋友,自己快乐的机会+15%
      • 而朋友每拥有一个快乐的朋友,自己快乐的机会+10%
    • 朋友往往远比我们想象得更重要
    • 最好的支持应该切合我们的需要和偏好
    • 长期来看,真正起作用的并非朋友具体的帮助行为,而是我们对朋友帮助行为的认知
    • 个人特征会影响我们对社会支持的认知
    • 最好的帮助总是那些能表示朋友关注和理解我们(应答性),满足我们需要的帮助行为

应答性

  • 可能是亲密友谊中最重要的成分
  • 感知到的伴侣应答性 -> 提升亲密感,促进自我表露、信任和相互依赖
  • 人们喜欢接受到他人的热情和关注、兴趣和支持、保持应答性时结交和维系朋友的好方法

友谊的规则

  • 一般大多数人会有一套规则,即使不会明说
  • 友谊失败时,一般都会发现有人违背了这些规则

友谊的毕生变化

童年期

  • 小学低年级的接纳需要
  • 青春期前期的亲密需要
  • 青春期的性需要
  • 承认应对友谊问题时丰富和复杂的方法都是经历岁月锤炼的结果

青少年期

青少年时期的四种依恋方式:

  • 寻求亲近
  • 抗议隔离
  • 避风港湾
  • 安全基地

成年早期

  • “亲密对孤独”
  • 最好的朋友与普通的朋友没有不同,只是程度更深

中年期

  • 与伴侣同居后“二元退缩”:与爱人见面越来越多,与朋友交往次数越来越少
  • 友谊的消褪在结婚之后仍然不会停止,异性友谊尤其受到影响
  •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共同的朋友,婚姻通常会很艰难

老年期

  •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老年人和年轻人有不同的人际目标
  • 年老时友谊的支持尤为重要,常与朋友保持联系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友谊的差异

同性友谊中的性别差异

女性友谊

  • 情感分享和自我表露
  • “面对面”

男性友谊

  • 共同活动、相伴相随和搞笑娱乐
  • “肩并肩”

同性友谊差异表现

  • 女性朋友之间电话交谈的时间更多
  • 两性朋友探讨的话题不同,女性更有可能探讨人际关系和私人问题,而男性更有可能是客观事件
  • 女性进行的自我表露多于男性
  • 女性给予朋友的感情支持多于男性
  • 女性在有友谊中比男性表达出更多的爱意和温情
  • 总体来讲,女性之间的友谊往往比男性更亲切、紧密

注意

  • 事实上,如果男性的爱侣抛弃他们,大多数男性根本想不出可以向谁寻求安慰

高表达性的男性

友谊的个体差异

  • 自我监控
  • 性取向
  • 相互依赖的自我构念

友谊发展的障碍

羞怯

特征

  • 通常害怕负面评价
  • 倾向于自我怀疑
  • 感觉自己能力不足

影响

  • 人际恶性循环

孤独

两种困扰

  • 社会隔离:不满于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
  • 情感隔离: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

影响

  • 会体现在生理现象上
    • 血压更高
    • 应激荷尔蒙更高
    • 睡眠质量更差
    • 免疫系统功能更差
  • 孤独具有遗传性
    • 高神经质会增加孤独的发生
  • 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孤独
  • 孤独会引起抑郁

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科学结论

  • 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兴奋往往比配偶带来的要多
  • 朋友往往远比我们想象得更重要
  • 长期来看,真正起作用的并非朋友具体的帮助行为,而是我们对朋友帮助行为的认知
  • 感知到的伴侣应答性 -> 提升亲密感,促进自我表露、信任和相互依赖
  • 友谊的消褪在结婚之后仍然不会停止,异性友谊尤其受到影响
  •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共同的朋友,婚姻通常会很艰难
  • 事实上,如果男性的爱侣抛弃他们,大多数男性根本想不出可以向谁寻求安慰
  • 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孤独
  • 男性似乎依赖于女性以避免孤独,而女性则不会反过来依赖男性避免孤独
  • 抑郁者倾向于 过度寻求保证 ,在不安和焦虑中会将伙伴的耐心消磨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