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感

写在前面

正文

  本文讨论“文学”下,“写作手法”的“画面感”话题。

  如何写作出画面感,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每位作家的手法各有不同,学海计划,挑一些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法加以阐述,并最后做一个总结。


  第一种手法,动作连续。

  「见他进来,宝钗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这是一个典型的连续动作:见,放,转,堆,让。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将汉语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每一段信息密度极高。短短几个字,就将宝钗小心谨慎的模样描绘出来。如果过度解读,可以窥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阶级现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使用动作连续时,其他修饰成分不可过多,否则容易造成画面中断。 文字如同人眼,需要有高帧数才能让读者脑补出其中的画面感。下面举两个例子。

  「他打开锁,悄悄地合上门,慢慢地走近那个泛着金光的宝箱,小心地抚摸着那冷冰冰的表面,正要打开时,忽听得一声冷笑。」

  「他打开锁,合上门,走近宝箱,小心地抚摸着。全程,他努力地克制自己不发出声音。正欲打开,忽听得一声冷笑。」

  这是一个请君入瓮的片段。两段写法各有优劣。就画面感而言,后者比前者要好。为了弥补前者形容窃者小心的姿态,中间特意加了一句,同时也造成了画面的中断。作者需要在自己的需求中取舍。


  第二种手法,以点带面。

  小学时,老师都教学生,描写人物不要写“高高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之类。缘由在于非常抽象。如果需要描写一个人物气质,做一个比喻,或者着重描写一个点就好。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如同一只受锤的牛。”

  “他看向歹徒的眼睛,闪烁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以点带面,比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全面描写,更能产生画面感。


  第三种手法,逻辑顺序。

  远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均可。这种手法更多出现在需要更多层次的描写中。

  “远处的高山与眼前的大海交织,让人仿佛同时身处华东与西南。”

  “过去的我会想着抄作业,而现在的我,尽力寻找答案。”

  逻辑顺序写成的画面感不如前两者强,因为层次需要读者有意识地理清楚,而非一见便知,但应用范围也更广,不受笔下的视角限制。


  所有想要营造画面感的写作手法,都有一个特点:脉络清晰。 无论那种手法,最要紧的目的,是让读者知道作者的头脑是清晰的,作者也应该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将层次拔高一些,只要有清晰的脉络,再从时间、空间和想象入手。无论采用那种手法,都能达成画面感的效果。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3 月 18 日

封面图

设计师 | 南国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