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 抗消化性溃疡药
  • 泻药与止泻药
  • 止吐药与促胃动力药

二、抗酸药及抗消化性溃疡药

一)概述

降低胃内酸度药

  • 碱性抗酸药
    •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 抑制胃酸分泌药
    • H2 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
    •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
    • M 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谷丙胺

黏膜保护药

  • 米索前列醇、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抗幽门螺杆菌药

  • 阿莫西林、卡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

二)抗酸药:中和胃酸

代表药

  • 本类药多属弱碱的镁盐或铝盐: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氧化镁。

作用

  • 口服后中和过多的胃酸,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和刺激,使胃蛋白酶失活。
  • 促进溃疡愈合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应用

  • 疼了吃、空腹吃、按需使用。

三)胃酸分泌抑制药:抑酸药

抑酸机制

考点

药物机制机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阻断胃壁细胞 H2 受体①抑制胃酸分泌
②增强免疫
①轻度腹泻、眩晕;
②粒细胞减少、再障;
③男性乳腺增生、女性泌乳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
②胃酸分泌过多症:反流性食道炎,卓-艾综合征等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阻断胃壁细胞 H+①抑制胃酸分泌
②保护胃黏膜
③抗幽门螺杆菌
头痛、嗜睡
胃肠道症状
同上
哌仑西平阻断 M1 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口干、视物模糊等同上

四)黏膜保护药

概述

  • 米索前列醇(吸收作用)
  • 硫糖铝(局部作用,空腹或餐前服用)
  • 枸橡酸秘钾(局部作用,空腹或餐前服用)

米索前列醇(吸收作用)

药理作用
  • 促进:黏液和 HCO3- 分泌,增强黏膜屏障享
  •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 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胃黏膜受损上皮的增殖和修复
临床应用
  • 预防非留体抗炎药引起的慢性胃出血
  • 溃疡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
  • 稀便或腹泻
  • 因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禁用

硫糖铝(局部作用)

药理作用
  • 黏附于溃疡面→保护屏障;
  • 吸附胃蛋白酶→酶活性↓;
  • 增强细胞屏障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 生长因子↑→促进溃疡的愈合;
  • 抑制幽门螺杆菌繁殖。
临床应用
  • 消化道溃疡
  • 反流性食管炎

枸橡酸秘钾(局部作用)

药理作用
  • 与溃疡基底膜的坏死组织结合,形成蛋白质-秘复合物,覆盖于溃疡表面起到黏膜保护作用
  • 抑制幽门螺杆菌
临床应用
  • 溃疡病
  • 服药期间舌、粪黑染
  • 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五)抗幽门螺杆菌药

分类

  • 第一类:抗溃疡病药
    • 如:含铋制剂、H+ - K+ · ATP 酶抑制药、硫糖铝等
    • 抗 Hp 作用较弱单用疗效差。
  • 第二类:抗菌药
    • 如: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等。

临床应用

三联疗法(根除 Hp 成功率太低,容易复发)
  • 兰索拉唑 + 阿莫西林 + 甲硝唑;
  • 兰索拉唑 + 克拉霉素 + 甲硝唑;
  • 兰索拉唑 + 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
  • 四环素 + 甲硝唑 + 铋盐.
推荐疗法(四联)
  • PPI(质子泵抑制剂,也即拉唑类药)+ 阿(阿莫西林)/克(克拉霉素)/甲(甲硝唑),三选二 + 铋剂

三、泻药和止泻药

一)泻药

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

代表药
  • 硫酸镁(劲大)
  • 硫酸钠(劲大)
  • 乳果糖
导泻机制
  • 这类物质在肠道里不被吸收,使得肠腔里的渗透压升高
  • 肠腔中聚集大量的水分,导致泻下作用

刺激性泻药

代表药
  • 酚酞
  • 比沙可啶
  • 蒽醌类(大黄、潘泻叶)
导泻机制
  • 刺激肠壁,导致肠蠕动加快,明显的泻下作用。

润滑性泻药

代表药
  • 液状石蜡
  • 甘油
导泻机制
  • 润滑肠壁、软化肠内容物

膨胀性泻药

代表药
  • 聚乙二醇 4000
  • 羧甲基纤维素
导泻机制
  • 在肠内吸收水分后膨胀形成胶体,反射性增加肠蠕动而刺激排便

二)止泻药

代表药物:地芬诺酯

  • 药理作用:提高肠肌张力,抑制肠道蠕动,产生止泻作用。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慢性功能性(刺激性的腹泻,如受凉、辛辣等)的腹泻。
  • 不良反应:本品为人工合成品,是哌替啶衍生物,大剂量长期服用可产生成瘾性。
  • 注意事项:不用于感染性腹泻

洛哌丁胺安(易蒙停)

  • 显著抑制霍乱等肠毒素引起的肠过度分泌;
  • 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
  • 对肠壁高亲和力及首关效应,几乎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四、止吐药

一)甲氧氯普胺

机制与作用

  • 阻断中枢 D 受体→中枢止吐作用;
  • 阻断胃肠 D 受体→增强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

临床应用

  • 胃肠功能障碍
    • 引起的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反应;
  • 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
  • 泌乳、月经失调

二)多潘立酮

机制与作用

  • 阻断胃肠道 D 受体
  • 促进胃排空,协调胃肠运动,增加食道括约肌张力,防止食物反流。

临床应用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反流性食管炎
  • 化疗呕吐

不良反应

  • 对中枢无影响,不易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 外号“屁多”

三)西沙必利

机制与作用

  • 选择性激动上消化道 5-HT4 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 促胃肠道动力作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肠道症状

临床应用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反流性食管炎
  • 胃轻瘫、便秘等。

不良反应

  • 不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四)司琼类药物

代表药物

  • 昂丹司琼
  • 格拉司琼
  • 托烷司琼

机制与作用

  • 选择性阻断中枢及迷走神经传入纤维 5-HT3 受体,产生强大止吐作用

临床应用

  • 化、放疗引起的呕吐
  • 对强致吐作用的化疗药,如阿(阿霉素)、顺(顺铂)、环(环磷酰胺)等引起的呕吐有效

不良反应

  • 哺乳期妇女禁用

五)H1 受体阻断药

代表药物

  • 苯海拉明
  • 茶苯海明
  • 美克洛嗪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中枢镇静和止吐
  • 用于预防和治疗晕动病、内耳眩晕病等

六)M 受体阻断药

代表药物

  • 东莨菪碱
  • 阿托品
  • 苯海索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阻断呕吐反射中的中枢 M 受体
  • 阻断内脏、内耳冲动的传导
    • 东莨菪碱对晕动病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