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五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写在前面

2920 字 | 自我 | 信件 | 时间 | 祝愿 | 认知 | 生活

有开始,就一定有结束。

如果说,致三年前自己的回信,是为了 9 月 16 日的开始;

那么,这封信,就是为了致敬那个 10 月 11 日的结束。

正文

南国微雪 亲启:


  五度春秋,漫长若冬。愿函启时,君安如春。

  这封信我不知道如何提笔。寥寥几语不够,闲言絮辞太多。虽然之前做过数次寄往未来之事,但这封最难。工作之后,是漫长的四五十年,而这是第一封。

  你的学生时代,在我这里就已经终止了。

  遗憾至此,甚不知如何宽慰。或许这也是我写于你的理由吧——我至今仍在怀念。怀念那些纯粹的关系,那些可爱的人,那些疯狂的事情,和那些青春的岁月。


  自然,第一个话题,便是社会与工作。

  目前处境,你应略有所知。你的第一份工作,坐落在银行。这是你从未想过的结果。你素来讨厌金融机构,和万千劳动人民一样,总认为银行的人是一帮西装革履的混蛋。

  你在烟台毕业旅行时,曾听到店家对着工商银行的人工客服发火,叫他们不要再无缘无故打来电话。那时候我想,原来很多人们和自己一样,平等地讨厌着每个金融机构。

  爱好变为工作,爱好便不再是爱好。而当钱成为工作处理的对象,钱也便不再是钱了。从这种意义上,我总觉得,金融从业者与赌徒无异——金钱仅仅成为一个数字和符号,而非汗水和奖励。

  我不知道你现在身处哪行,但我希望不要是金融。INFJ 的性格也完全不适合这个行业。

  目前为止从业金融的两个月,学到的最有用的金融知识,竟还是从童话里得知的:钱不要存在银行里。当初的你很疑惑,但后来你想起与父亲的那段经历。压岁钱,六千。自七岁开始存在银行里,至今已经十五年,利息两百。这期间物价翻了几番。银行的储蓄远远抵消不了通货膨胀,你终于明白。而那本童话最初的阅读动力,只是因为你置身这个行业,觉得该了解些什么。

  这算是金融业对你的最大馈赠吧。

  而真正置身于社会时,纵然只是一小面,你也感受到了与学生时代完全的不同。例如交办的任务过于困难,或者过于麻烦,导致完全不想动。学生时代可以抛回老师,甩手不干,但是工作中只能一点一点咬着牙解决。不仅如此,忙碌程度也天上地下。

  时至今日,五年前的你仍然习惯在工作中保持沉默。不会说话,也害怕祸从口出。

  我很讨厌应酬,说一些言不由衷、恭维的话。这坚定和加速了你想要跳出这个行业的决心。

  我希望你已经做到了。

  我一直觉得社会不该这样,人情到一种病态的地步。我们的生活应该给双向奔赴的人,而非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的人。辨别一个演员的真假,读懂一座城府的内心,难道不会让人害怕吗?公事私事,公域私域,泾渭分明应该是更好的方式,我真诚地这样认为。

  如果说社会让现在的我学到了什么,那只能是:残忍地去面对。因为逃不了,最终总会找上门来。我不知道那时候,你会不会有新的感悟。

  我希望你有一个能让你满怀热忱的工作,起码不会厌恶;我希望你在社会的磨练中,学到一些以前不以为然,现在却刻骨铭心的道理;然后,我希望你被社会淘尽后,仍坚持着自己那些看起来可笑的原则和底线。

  社会达尔文主义,既不社会,也不达尔文主义。这是应试教育荼毒,希望你能慢慢丢掉它,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享受生活,用力地爱那些给你温暖和力量的人。


  于是,来到第二个话题,情感。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而你应再熟悉不过。有人笑说,你应去开一个情感相谈室。但熟悉与否归一码,我们真正了解它吗?

  不可否认,我在遇到很多情感问题时,也犹如困兽。或许这并不是你了解它,而只是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有一个旁观者的视角。

  所以,对感情之事,我总半信半疑。

  不想讨论恋爱。你我都被恋爱伤透了心。并且,我所有的朋友,近段时间绝大多数都受此困扰。分手、复合、思念、困扰与成长,各种情况都有。我不清楚为什么大多人为此趋之若鹜,犹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看到这里时,你 27 岁。我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那个人,但这无关紧要。那个爱情为天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如果有幸,尽情享受就好;如果没有,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奔走在路上,也是一种幸福,甚至大于世俗情爱。

  **我希望你仍然珍重朋友。**朋友在五六年前对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带你一起看更宽更广的世界,带你领略更多从未体验的事情;带你领会生活的美好。他们从不期望什么,只是享受当下。而当你想回馈点什么,他们只有诧异。

  好笑又现实。

  世人追逐爱情的欲念,我只有一个猜测:或许人们只是渴望一种安全感。在自己深陷泥潭的时候,能毫不羞愧、理直气壮地向那个人求助,而对方又因道德约定无法拒绝。这种安全感足够让人疯狂。我现在不需要这些,我不知道五年后你是否需要。

  人总会变,但无论变成什么样子,我只希望你有个原则和底线。


  接着,第三个,便是关于性格。

  工作抹去了你很多时间,我真的不清楚你是否会发生大的性格转变。或许一件事情就能,或许终生都不能。我对此未知,还有些不安。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这样挺好的。

  “自我”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哲学命题,我相信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 · 萨特的想法:“自我总是存在于未来当中,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自我从来就未真正存在过。直到死亡,自我才真正地存在与凝固。”我不期望你永远不变,只要你在变好就可以——无论这个过程有多么缓慢。

  我记得杜小姐曾说过,她现在这样的性格全仰仗她的祖母。祖母给了她很多爱与温柔,自打她记事起,她就知道,无论她什么时候回家都可以,祖母永远在家里等着她。

  “当我祖母去世之后,我可能到时候就会像变了一个人,到时候你不要奇怪。”她说。

  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并非接受爱意的那一方,而是给人力量的那一方。

  我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发表文章,教人跳舞,为人解决技术问题,讲授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帮助朋友走出情感困境。不过这还不够。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我只是怀着这股热忱。尼采说他是太阳,但他并不是,他最后发了疯。我不想发疯,或许有一天,只是或许,我会停下来吧。

  我还有很多想要传达出去的东西:救赎、感动、真诚、信任、深情、背叛、拥抱、欲望、死亡、堕落、思考、挣扎、哭泣、笑容、颤栗、深吻、梦想、制度、改变、行动、满足、热爱、坚持、命运与悬而未决的等待……

  每当深夜,我深深地思考这些命题,我都发现他们如此深刻,非故事或行动不能表达。**我一直坚信着,坚信我在传达这些深刻的同时,我也会变得深刻。**在我长久地倦怠之前,我会一直行动下去。

  我很期待见到你,见到或许性格已经地覆天翻的你。


  最后,第四个话题,请务必珍重身体。

  健康是一切改变的基石。只是苟延残喘完成不了任何事情。如果 Survive 都成问题,Live 绝无可能。对于见证过重要之人大病的你,我想应该无需再提醒。

  请务必保重身体。


  在回复三年前的我之后,我执笔写下对你的愿望与期许。我曾玩笑说,三年前的我,也许可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两个人中间,是八年的时间。人生最多十个八年。三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变化令人欣喜,也让人惊讶。我坚信五年之后,也是如此。

  我还有很多想要吐露的话题,但那些琐事无关要紧。

  我期待有一天,自己面前能出现一个陌生人。他能摸着我的头说:“你已经很努力了,你以后会遇见更美好的事情。”

  而那些说不完的琐事,就等你我见面时,欢痛畅饮时再说吧。

  我们,一醉方休。

  行文至此,悉数掷笔,未尽之事,来日再叙。


此致

  衷祈:

时来命济 冬冽梅香

星眸犹昼 如水温柔


  南国微雪 Miyuki

  2023 年 10 月 10 日

封面图

摄影师 | Liam Truong

图源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