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

写在前面

正文

  本文讨论“经济学/管理学”下,“财务管理”的“财务自由”话题。

  财务自由的定义是: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¹。 这个定义很严格,“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是对财务自由的错误定义。

  定义中的被动收入,指“不去工作也能产生收入”。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是:在自己睡觉时,能不能潜在地产生收入。能够产生被动收入的方式不多,在新时代背景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版税或专利等知识产权费用;

  2. 投资(各种形式的投资,包括不限于有价证券、委托代理);

  3. 租金;

  4. 广告费;

  5. 退休金;

  6. 自媒体所带来的流量收入和文章解锁等不分时段的收入。

  被动收入不代表不需要投入前期成本,一般来说,前期工作一旦完成,被动收入的现金流框架便能自动运行,不分昼夜。

  根据定义,财务自由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日常支出”。若是日常支出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例如房租,按揭,保养,高昂的订阅费用等,则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财务自由。这就意味着,高日常支出的情况下,人必须工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所梦想的“存一千万,吃银行的利息”过着财务自由的生活,这种想法极为不现实:

  1. 银行的利息使用单利计算,而通货膨胀使用复利计算²,在长时间线下,货币的时间属性会使存款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无法供给支出;

  2. 这种模式没有构建一个可以将通货膨胀忽略的被动收入框架;

  3. 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因为银行使用单利计算,日常支出注定无法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以活期年利率 0.25% 为例,每月的利息为:10,000,000×0.25%÷12=2083.33 元。

  财务自由的要义便是“开源节流”,并且是“开‘被动收入’的源”。 而一味的开源节流,可能会达不到正常人自己想要的生活水准。譬如,有人可能会想在某些时间,来一次旅行。如何平衡理想和支出,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平衡。

  一般来说,财务自由的状态,也就是退休的状态。

  最后,财务自由的状态,一般人很难达到。财务自由的大部分人,本质上是食利阶级³。如果没有其他群众作为基础,例如提供租金的租客和缴纳版税的出版商,财务自由的人仍然需要工作。

  所以,财务自由,注定只能是金字塔顶的小部分人。

  关于文中所涉及的通货膨胀等经济学话题,以后再聊。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2 月 24 日

贡献者

  1. 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来自【PufferOverflow | 🐡】的补充):

  资产 * ( 收益率 - 通胀率 ) > 开销,即为财务自由。


  2. 单利复利(来自【PufferOverflow | 🐡】的补充):

  与单利复利无关,与通货膨胀率有关。


  3. 食利阶级(来自【PufferOverflow | 🐡】的修订):

  是否食利,取决于购买“财务自由之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人,是否创造出了比购买价更高的价值。如果被动收入发生在生产的中间环节,而非终端,则不为食利阶级。比如一个房东,如果租客花钱仅用来满足生存,则是食利。

封面图

设计师 | 南国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