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贷后管理
对借款人的贷后监控
经营状况监控
对信贷人员的要求
- 要注意企业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是否出现不讲诚信的行为,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的现象及其他各种异常情况;
- 对异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变动一定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经营风险的体现
- 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 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改变;
- 主要数据在行业统计中呈现出不利的变化或趋势;
- 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新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 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或客户需求的变化;
- 持有一笔大额订单,不能较好地履行合约;
- 产品结构单一;
- 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力下降;
- 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可能引起巨大的损失;
- 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或减少信用额度;
- 购货商减少采购;
- 企业的地点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分支机构分布趋于不合理;
- 收购其他企业或者开设新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如收购只是出于财务动机,而与核心业务没有密切关系;
- 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 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设备更新缓慢,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
- 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出现明显下降;
- 流失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 遇到台风、火灾、战争等严重自然灾害或社会灾难;
- 企业未实现预定的盈利目标;
- 关联交易频繁,关联企业之间资金流动不透明或不能明确解释。
监控内容
- 固定资产贷款
- 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情况、贷款担保的变动情况等
- 项目融资业务
- 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情况
- 根据贷款担保、市场环境、宏观经济变动等因素,定期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 流动资金贷款
- 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支付、担保及融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
- 集团客户
- 集团客户的整体经营和财务变化情况
- 借款人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情况及变化趋势
- 客户或其主要股东向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或保证情况
管理状况监控
含义
- 对企业整体运营的系统情况调查,尤其是对不利变化情况的调查
- 此部分调查的特点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调查
企业管理状况风险的主要体现
- 企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如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最主要领导者的行为发生变化,患病或死亡,或陷入诉讼纠纷,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 最高管理者独裁,领导层不团结,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和分歧;职能部门矛盾尖锐,互相不配合,管理层素质偏低;
- 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中的变化反应迟缓或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 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计划,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 ,导致经营计划没有实施及无法实施;
-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短期利润为中心,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发生混乱、收益质量受到影响;
- 客户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是否发生重大的不利变化;股东是否有抽逃资金的现象;客户是否出现兼并、收购、分立和重组等重大体制改革,股东结构发生实质性不利变化,可能影响到贷款安全;
- 股东间发生重大纠纷且不能在短期内妥善解决;股东或主要管理人员是否涉嫌重大贪污、受贿、舞弊、违法经营案件或其他重大负面信息;
- 中层管理者是否短期内多人离职,特别是财务、市场等要害部门的中层管理者离职;中层管理人员是否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是否出现重大劳资纠纷且不能在短期内妥善解决;
- 主要控制人或高级管理者出现个人征信问题、涉及民间借贷或涉及赌博等行为。
财务状况监控
意义
- 财务状况变化是企业还款能力变化的直接反映
财务风险的主要体现
- 企业不能按期支付银行贷款本息;
-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
- 产品积压、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
- 应收账款异常增加;
-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大幅下降;
- 短期负债增加失当,长期负债大量增加;
- 银行账户混乱,到期票据无力支付;
- 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 不能及时报送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有造假现象;
- 财务记录和经营控制混乱;
- 企业关键财务指标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状况等指标恶化;
- 对外担保率过高、对单一客户担保额过大、有同质企业互保、担保链或对外担保已出现垫款的现象;
- 客户存在过度交易或盲目扩张行为,表现在长期投资与投资收益相比增长过快,营运资金与 EBITDA 相比金额较大等;
- 财务成本不合理上升、高成本融资不合理增加,显示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
与银行往来情况监控
- 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
- 在多家银行开户(公司开户数明显超过其经营需要);
- 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 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或还款资金主要为非销售回款;
- 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支付能力;
- 借款人有抽逃资金的现象,同时仍在申请新增贷款;
- 借款人在资金回笼后,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挪作他用,增加贷款风险;
- 客户授信出现贷款逾期、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等情况;
- 客户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大幅变动或授信政策调整;
- 以本行贷款偿还其他银行债务;
- 存在套取贷款资金、关联方占用或民间借贷等嫌疑;
- 存在长期借新还旧或短贷长用严重问题,要求贷款展期。
担保管理
保证人管理
保证人日常管理
- 分析保证人保证实力的变化
- 了解保证人保证意愿的变化
贷款到期后保证人管理
抵(质)押品管理
目的
- 对抵(质)押品要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价值变化情况,防止所有权人在未经银行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理抵(质)押品
检查内容
- 抵(质)押品价值的变化情况;
- 抵(质)押品是否被妥善保管;
- 抵(质)押品有否被变卖出售或部分被变卖出售的行为;
- 抵(质)押品保险到期后有没有及时续投保险;
- 抵(质)押品有否被转移至不利于银行监控的地方;
- 抵押品有无未经贷款人同意的出租情况;
- 抵(质)押品的权属证明是否妥善保管、真实有效。
对检查中出现情况的应对
- 抵押物价值非正常减少,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 施;
- 抵押人的行为将造成抵押物价值的减少,应要求抵押人立即停止其行为;
- 抵押人的行为已经造成抵押物价值的减少,应要求抵押人恢复抵押物的价值;
- 抵押人无法完全恢复,应要求抵押人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包括另行提供抵押物、权利质押或保证。
抵押人在抵押期间转让或处分抵押物的处理
- 商业银行必须要求其提出书面申请,并经银行同意后予以办理
担保的补充机制
要求追加担保品的各种情形
- 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或质押物的抵(质)押权益尚未落实
- 担保品的价值发生不利于银行的重大变化(如滞销、市价明显下跌)
- 保证人保证资格或能力发生不利变化
- 抵押人的行为使抵押物价值降低
- 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
- 发生贷款风险增大的情况(如贷款展期、追加新贷款)
要求追加保证人的各种情形
- 保证人的担保资格或担保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
- 发生贷款风险增大的情况(如贷款展期、贷款逾期银行加收罚息)
- 抵(质)押物出现不利变化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程序
- 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 风险分析
- 风险处置
- 预控性处置
- 全面性处置
- 后评价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财务状况的预警信号
- 管理状况的预警信号
- 经营状况的预警信号
风险预警的处置
- 列入重点观察名单;
- 要求客户限期纠正违约行为;
- 要求完善担保条件、增加担保措施;
- 降低整体授信额度,暂停发放新贷款或收回已发放的授信额度;
- 动态调整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业务到期处理
贷款偿还操作及提前归还贷款处理
贷款偿还的一般操作过程
- 业务操作部门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
- 业务操作部门对逾期的贷款要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
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的操作过程
- 提前归还贷款指借款人希望改变贷款协议规定的还款计划,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由借款人提出申请,经贷款行同意,缩短还款期限的行为
- “提前还款”条款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 未经银行的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提前还款;
- 借款人可以在贷款协议规定的最后支款日后、贷款到期日前的时间内提前还款;
- 借款人应在提前还款日前 30 天(或 60 天)以书面形式向银行递交提前还款的申 请,其中应列明借款人要求提前偿还的本金金额;
- 由借款人发出的提前还款申请应是不可撤销的,借款人有义务据此提前还款;
- 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本金,如果偿还部分本金,其金额应等于一期分期还款的金额或应为一期分期还款的整数倍,并同时偿付截至该提前还款日前一天(含该日)所发生的相应利息,以及应付的其他相应费用;
- 提前还款应按贷款协议规定的还款计划以倒序进行;
- 已提前偿还的部分不得要求再贷;
- 对于提前偿还的部分可以收取费用。
贷款展期处理
定义
- 贷款展期指借款人不能或不希望按照贷款协议规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付每期应偿付的贷款,由借款人提出申请,经贷款行审查同意,有限期地延长还款期限的行为
申请
- 是否展期由银行决定
审批
- 分级审批制度
- 贷款展期的担保问题
展期贷款的管理
- 贷款展期的期限
- 现行短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超过原贷款期限;
- 中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 长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 3 年。
-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贷款展期后的利率
- 银行可根据不同情况重新确定
展期贷款的偿还
贷款总结评价
- 相关部门应在贷款本息收回后 10 日 内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便于其他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 贷款总结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 第一,贷款基本评价
- 第二,贷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三,其他有益经验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
- 管理制度健全
- 人员职责明确
- 档案门类齐全
- 信息利用充分
- 提供有效服务
要求
信贷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管理模式
- 分段管理
- 专人负责
- 按时交接
- 定期检查
信贷档案管理
分类
- 一级信贷档案,是指信贷抵(质)押契证和有价证券及押品契证资料收据和信贷结清通知书。
- 二级信贷档案,主要指法律文件和贷前审批及贷后管理 的有关文件
管理
一级信贷档案的管理
- 保管。
- 交接。
- 借阅。
- 结清、退还。
二级信贷档案的管理
- 保管。
- 交接。
- 借阅。
- 结清。
客户档案的管理
保管
- 业务经办部门应设置专门的档案柜(与贷款文件、档案分开存放)集中存放档案。
范围
- 借款企业及担保企业的“证照”(即年检营业执照、法人代码本、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 借款企业及担保企业的信用评级资料;
- 借款企业及担保企业的开户情况;
- 借款企业及担保企业的验资报告;
- 借款企业及担保企业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上市公司、“三资”企业需提供经审计的年报;
- 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 反映该企业经营、资信(“三资”企业还应提交企业批准证书、公司章程等)及历次贷款情况的其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