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保险常识
1.专业人士教你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雪球访谈,雪球精品栏目,发布于 2014/07/22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talks/item/20122085
本文为球友「张翼轸」做客雪球访谈实录
问:对于我们这种刚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妇应该买什么险种?意外险配合重疾险?顺便问一下是国内保险公司好一点?还是国外的?您有什么好的推荐么?
答:意外险,然后寿险,然后重疾险。我自己以泰康为主。
问:年龄 28 岁,已婚,孩子 8 个月,保险情况夫妻双方是平安万能险,年缴费各 4000 多,孩子是保险卡,含有重疾意外伤残以及寿险,这样的配置是否合理?
答:用万能来附加重疾和寿险么?这是个不错的思路,保额看下是否够。建议再加一个 50 万的意外险,每年 300 元不到,比如泰康或者国泰的。
问:十几年前,父母朋友介绍我买了一份意外身故保险,每年保费 1200 左右,保额 10 万,要交 20 年,总感觉钱交了就没了,不像有的保险多少年以后还还本+少量利息,早知道不如买后者,既有保障,又有返还。不知道我这种理解对不对啊?请教了。
答:如果你选择返本的,那么保费要翻倍好几个呢。等于是你多交的钱赚来的利息帮你交保费,不会有便宜事情的。
问:我有两份重大疾病险,一份是年缴 1 万,另外一份是月缴 1400……请问是不是应该去掉一份?有必要弄两份吗?当初听保险业务员推销买的。
答:关键是你获得的保额是多少,很多返还型虽然年缴保费不少,但是保额并不高。个人觉得,30 万左右的保额一般也就够了。
问:给孩子买保险还是把钱拿来买理财产品?哪个划算啊?
答:你得先给父母买足保险,尤其是寿险。如果父母出意外,没有照顾孩子的收入来源,这个才是重大的损害。至于小朋友,寿险之类其实未必需要,说的难听点,小朋友的意外过世,对于家庭经济收入并无影响,而且保监会也有投保上限,大城市不过 10 万元。不过小朋友的重疾倒是可以投保。至于说保险还是理财产品,一个保障一个投资,不能比较啊!
问:对于保险我也很疑惑,为什么看了很多理财产品,算来算去,都感觉还是自己理财合算呢?
答:保险就买纯保障型的,要么是网销的高息万能险。那些分红或者返还型的,对于有一定水准的投资人,的确是渣——要么隐含收益率太低,要么实际操作机率不高。
问: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50 岁的夫妇买什么保险好?
答:50 岁的夫妇,在我看来已经是应该依赖自身储蓄对抗风险的时候,这时候除了意外险外,寿险重疾的费率都开始极为昂贵了,而出险概率越来越高。所以买保险对冲意外风险,更多应该是年轻人的事情,保费低,保额高。
问:快四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应该购买什么保险,能具体到具体保险项目吗?谢谢!
答:首先买意外险,规避意外和残疾;其次是寿险,规避各类病故;最后是重疾,规避重大疾病对于经济的损耗。此外旅游等可以追加旅游意外险和航意险。收入高的人,需要搭配的保额也更高。
问:一直困惑的是不知什么保险产品能够抵御通胀,不管是保障老年的生活,还是重大疾病。例如现在投保重大疾病险,如果保障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目前是够诊治大病了。但几十年后,由于通胀的原因,也许这点钱啥也干不了,根本就起不到保障作用了。望能解惑,谢谢。
答:我觉得投保几十年重疾本身就未必是好的思路。我始终坚持,年轻时候储蓄少,需要通过保险对冲各类风险,而且那个时候费率便宜,低保费就能获得高保障。等到五十岁上下,子女大半成年,收入也逼近临退休期,这时候更应该依靠储蓄来防范疾病的风险,高额保险未必是好选择——当然,真的一定要高保障,到时候可以追加保额啊!
问:面对广州 301 路这种公交纵火事件,买哪类保险比较好?
答:意外险,尤其伤残也保。其实吧,这类恶性事件,政府往往还有补助。只要不定义为恐怖袭击,不会除外。而且中国国情,遇到这类事故,一般保监局都会要求保险公司“寻找理赔的理由”,很讲政治的。
问:什么类型的保险相对来说性价比高?上有老下有小的。
答:最高的当然是意外险,不受年纪影响,均衡价。而且几百元就有 50 万保额,绝对是入门级必选保险啊。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寿险和重疾险。
问:我父母都年超 50,考虑到今后怕有大病不堪负重,当前如何选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
答:许多性价比高的重疾恐怕都不会接受 50 多岁的投保人了。这个更多只能靠自己的储蓄来应对了。即使有个别接受,保费恐怕也是相当的高。
问:对车险而言,哪些险种是保险公司常常用来忽悠投保人的?网上购买车险有优惠,但在理赔方面是否存在很大麻烦?
答:车险的忽悠还是比较少的。网上购买车险不会对理赔有影响,不同部门,一个销售一个理赔。理赔是一视同仁的,不考虑哪里投保的。
2.保险防忽悠手册
张翼轸,《新闻晨报》证券记者,发布于 2013/8/8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748934
保险投诉络绎不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保险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忽悠”行为。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培训过程中,往往会提供一套“话术”,告诉营销人员在面对客户的询问时如何向有利于保险公司的方向引导。代理人经过这样的培训,以有心算无心,以专业算业余,保险消费者自然容易上当,成为“忽悠”的受害者。
正因此,投保人应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何在并不懂太多保险的前提下让代理人觉得你是个内行而不敢轻易忽悠你,同样需要一套“话术”。一本《“防忽悠”话术手册》,就是力争让投保人在与保险营销人员的斗智斗勇中能够塑造一个专业的形象,让营销人员知道他的推销对象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话术一:询问展业证号码
遇上陌生的保险营销人员向你推销保险产品,不妨先向其索要展业证号码,并且表示“先要查询一下你的诚信记录,再做决定”。
所谓展业证,即“保险营销员展业证”,这是保险营销人员从业必备的一个证书,包含了个人及所属公司的一些基本信息。所以遇上保险营销员,不妨先要求其出示展业证原件,确保其真正具有保险推销资格;在对此确认后,不妨再索要名片,并确认上面印有展业证号码,以备不时之需。
有了展业证号码之后,投保人可以通过访问 http://www.mycredit.cn:8080/bxcx 来查询其诚信纪录,查看其是否有不良记录。
虽然展业证对于每一个保险营销人员而言是必备的证件,但是绝大多数投保人并不知晓这一证件的存在。所以你一开口索要此号码,先可以先声夺人让对方知晓你不是保险外行,而查询诚信记录的要求更能让其知道你对代理人的监督投诉机制并非毫不了解。
事实上,记者曾经接到过保险营销人员通过电话来推销,只不过问了一句“你展业证号码多少”,对方就知道撞了铁板,忙不迭地挂了电话,可见此句杀伤力绝对不小。
话术二:表示要全程录音
无论是在银行遇上银保营销人员还是遇上上门推销的个险营销人员,在问完展业证号后,不妨表示自己记性不太好,所以对方介绍产品的过程希望能够录音,以备忘记了可以重听。
在这本话术手册中,这一条绝对堪称“大杀器”,即使你其他话术不用,仅用这一条,恐怕也足以迎刃有余。
绝大多数擅长“忽悠”的代理人,绝招就是通过言语误导等方式让投保人对保险产品产生错觉,反正口说无凭,就算推销时候把收益率说的高了点或者把赎回条件说的优惠点,只要保单签约生效了,投保人口说无凭,对于这种“忽悠”也是投诉无门。
但是,作为投保人一旦全程录音,就意味着哪怕依旧被忽悠了,但是未来就有了投诉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下,营销人员就要掂量掂量,恐怕未必敢肆无忌惮地误导了。当然,真正诚实可靠的营销人员,必然是不怕你录音的,而那些对此有所抗拒的代理人,恐怕多半是心中有鬼的——这样的代理人,自然是避之不及。
话术三:索要产品资料保险
营销人员,推销靠得就是那张嘴,但是最靠不住的,也就是那张嘴。在实际业务中,接触到过不少代理人往往喜欢口头向你介绍某保险产品,至多在一张白纸上写几个数字帮助你理解。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了忽悠的空间。口说无凭,但是白纸上的几个数字同样也做不了凭证,因为真正影响保险产品优劣的一些细节关键词,擅长忽悠的代理人是必然不会写下来的。
正因此,务必要向代理人索要由保险公司印发的官方宣传单张,同时也不妨通过查看单张的印刷质量、设计风格等来判断这是否会是代理人自行印刷的“山寨”单张。保险公司印发的官方宣传单张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信息一般均可靠,但是代理人自行印刷的一些“山寨”单张,往往就是只挑好的说,而对于一些不利于推销的敏感信息则全部避而不谈。
正因此,遇上推销保险产品,务必索要官方宣传单张来细细研究,不见可靠的书面介绍文字,切不可因为营销人员的口头表达而轻信投保。
话术四:强调犹豫期保障
在与保险代理人的沟通过程中,投保人不妨强调下自己的“犹豫期保障”权利,比如可以这样说“这个保险麻烦你说得清楚一点,万一我买了才发现不是自己需要的产品,然后在犹豫期退保,岂不是又要麻烦你了”。
所谓犹豫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签收保单后十日内,无论什么原因,都可以无条件要求保险公司退保。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都赋予投保人“犹豫期”的权利。凡“犹豫期”退保的,保险公司只收取工本费。这一权利,也是保险营销人员理当告诉投保人,但事实上许多投保人所不知的。正因此,你主动向代理人强调自己的这一权利,也是在暗示其自身是懂保险的内行人,让其不要“乱忽悠”。
当然,犹豫期的权利,绝非只是嘴上说说。即使你投保之后,只要对保险条款或者产品有一丁点的犹豫,都不妨先行使犹豫期权利退保——即使事后发现这的确是款好产品,大不了重新投保就是了,当中也不过损失点工本费而已。若代理人在你犹豫期退保时向你强调这是限量销售很快就要停售的产品,大可不必当真。的确保险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部分产品会有销售期限,但是并不等于这就真是千载难逢的好产品,更多只是一种营销伎俩。错过会后悔的保险产品,保险市场上真的屈指可数,就记者的观察,过去五年内这样的产品也不过三四款而已。
话术五:询问退保最坏情况
近些年,分红险是保险“忽悠”的重灾区,自然也是投诉的重灾区。究其原因,就在于分红险往往保费金额较大,而其产品结构决定了若是期交型产品,投保一年至两年退保,往往会出现 20% 至 50% 所有的保费损失,这显然让许多投保人难以接受。
营销人员,对于推销重头戏的分红险,往往也是报喜不报忧,只说收益如何如何诱人,却不提退保时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
正因此,在与营销人员打交道的时候,遇上分红险、万能险或者投连险等投资类保险的推销时,务必要问清楚假如未来 1 年或者 2 年内退保,能拿回多少保费——一般来说,在保险公司印发的官方宣传单页上,收益演示表中也会有相关信息,不妨和营销人员的表述对照着看。
话术六:询问保证收益情况
还是说分红险,保险代理人在“忽悠”时往往把分红险说得天花乱坠,说成是银行存款的最佳替代品。对于这样的“忽悠”,投保人不妨以不变应万变:请记住,分红险的保证收益部分一般都在 1% 出头一点,几乎不可能超过 2%。
遇上代理人向你推销分红险,不妨问起这款产品的保证年化收益大概能有多少?
如果任何一个代理人告诉你这款分红险保证每年可以有 4% 甚至 5% 的保证回报,那么要么是其在利用某种条款的假象忽悠你,要么就是其自身对于这款产品也不了解,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显然不是一个适合销售分红险这样结构复杂产品的代理人,投保人自然是不要从其手中购买分红险为佳。
话术七:强调只要免费产品
眼下,保险的电话营销也越来越热络,其中也不乏“陷阱”。一个常见的剂量就是先表示要向老客户赠送一款其实保费很便宜的短期保险,然后又顺带推荐一款保费较贵的保险,由于是电话推销,没有书面文字,时间一长往往会把接电话者搞得晕头转向。这时电话营销员询问你是否需要这款保险时,营销人员问的是收费的保险,但是很多人却会以后是在问免费的保险,于是便答应了。
所以,遇上这种电话推销,不妨要求其将产品资料邮寄给你,仔细研究再做定夺。当然,若遇上营销人员继续喋喋不休的推销,不妨来一句“你们送的不花钱的保险我要的,要花钱的保费一概不要”,便可将保险公司送免费同时推销收费保险的伎俩轻松化解。
3.怎么投保最省钱
张翼轸,《新闻晨报》证券记者,发布于 2012/10/15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3559889031/22312869
六月,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是吃散伙饭,准备踏上职场生活的日子。工作,不仅意味有了收入,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本着对自己对父母负责的态度,拥有一份保险无疑是一种可取的态度。不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有限,尤其是“新上海人”,房租餐费七七八八扣掉后也就剩不下多少了,而许多保险高昂的年缴保费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这也是许多人没买保险的关键原因。其实,对社会新鲜人而言,以合理的投保策略购买合适的保险很重要,这样才能以尽量少的保费支出过得尽可能多的保障。
投保省钱四大思路
对于可供支配收入有限的社会新鲜人而言,怎么投保才能省钱呢?
减少投保的险种抑或降低保险的保额,这是许多人正在采用但却是极不可取的方式。如果投保人的确囊中羞涩,而且购买的保险产品已经是最优化最便宜的话,上述的做法的确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许多社会新鲜人往往因为不正确的保险理念或者代理人的误导,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从而造成保费开支过高——对于这样的情况,更改保险产品优化结构才是关键。
对于社会新鲜人,本着节省保费的目的,选择保险产品当遵循以下思路:
1.以重大风险防御为主。如今保险产品很多,针对的风险也是五花八门。由于经费有限,所以我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以重大风险为主。什么是重大风险,诸如意外身故、残疾或者罹患重大疾病,这些对于自身以及家庭无疑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要么意味着没有了收入来源,要么意味着巨额的医疗开支,这类风险需要重点防范优先考虑。而至于传统的医疗报销或者医疗补偿,几百或者几千元的医疗费用相比就算不上致命性的打击,就可以放在上述保障完备且有余力的前提下才考虑了。
2.不考虑返本类保险。许多人不愿意为保险花钱,因为他们觉得一旦没有出险保费就打水漂了。所以这类人购买保险,往往会选择返本型的产品,一旦没有出现所有保费全部返还,心理上要好受许多。但是,返本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保费的大幅增加。返本型保险,说到底不过是一份投资产品+一份保险的组合。假设某保险年保费是 100 元,市场收益率是 4%,那么要将此款产品设计成返还型,保险公司就会问你收取 2600 元保费,用其中的 100 元直接购买原来的那款产品,然后将剩下的 2500 元为你赚回这 100 元。对于社会新鲜人而言,购买返本型保险,保费压力会相当大,迫使你降低保额,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3.缩短保障期限。理财要有长期规划。正因此,许多人购买保险时,往往会选择最长的保障期限,譬如终身或者 20 年。但是,这同样意味着年保费会大大增加——由于寿险类产品年龄越大当年保费越高,为了避免晚年投保人缴费压力过大,保险公司往往会采用均衡保费,即最初几年保费会高于实际保费,而后期的保费则低于当年实际保费,早期多收的保费储备着用于后期高保费时垫付,当你选择的保障年限越长,那么就意味着你提前垫付的保费也越多,对囊中羞涩的社会新鲜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浪费。所以,保险期限不妨尽可能的缩短,比如 5 年这样的时间段。5 年过后,也许你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大幅的改善,这时再考虑长期的规划也不迟。
4.选择自然保费保险。虽然 5 年的保障期限相比 10 年或者 20 年而言,初期垫付的保费大大降低,但这终究还是有垫付因素存在的。所以更彻底的策略便是选择自然保费,当年实际保费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如此可以将保费开支降到最低。
在以上四大宗旨下,下面就将搭建一个基本的投保组合,尝试以尽可能少的保费支出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保障。
意外险:纯意外保障即可
意外险,可谓是性价比最高的入门型保险。对于社会新鲜人而言,也是第一份保险的最佳选择。选对合适的意外险,可以以很低的保费实现颇高的保障。
以国泰人寿的意外宝综合意外保障计划为例,50 万元保额的年保费仅为 250 元,每天的保费支出不到 7 毛钱。国泰人寿在此款产品的基础上还有一款升级版全面型的产品,在 50 万元保额的基础上,再增加 100 万元的航空意外险和 100 元/天的意外医疗住院补贴,其年保费为 340 元,对于那些工作经常需要出差的社会新鲜人而言,后者无疑更为合适。
国泰人寿之外,泰康人寿的 e 顺综合意外保障计划同样是一款值得考虑的意外险产品。同样 50 万元保额,其年保费为 275 元,较国泰人寿的意外宝略贵,但依然较市面上许多同类产品便宜许多。相比国泰人寿意外宝,泰康 e 顺综合意外保障计划的优势在于除了可以选配意外医疗住院补贴外,还可选配意外医疗保障,以实现对意外医疗费用部分的报销。当然,意外医疗属于保费相对较高的附加险,仅 1 万元的保障年保费便达 39 元——若从预防重大风险的角度,还不如花费 41.4 元购买 90 万元 e 顺交通工具意外保障计划中的航空意外险保障。
上述两款产品,均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进行投保并且在线支付,对于伴随网络长大的新一代而言,无疑是最方便不过了。
重疾险:自然保费更省钱
还有什么比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花样年华的年轻人罹患重疾更令人扼腕的事情。这不仅意味着当事人可能因此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而且治疗重疾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更是高昂的压力。正因此,重疾险亦是社会新鲜人不可或缺,应当放在意外险之后考虑的险种。
购买重疾险,有两种选择:均衡保费的传统险种和自然保费的附加险种。
先来看均衡保费的传统险种。以费率相对较低的昆仑祥宁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为例,若是 1987 年 8 月 1 日出生的女性,投保 20 年保障 20 万元 20 年缴费的话,那么年缴费为 500 元;若是男性,则年缴费为 600 元。此款重大疾病险同时还具有 20 万元意外身故的保障。对于那些怕麻烦,同时手头相对宽裕的社会新鲜人而言,这样的产品无疑购买了比较省心,每年只需要银行代为扣费即可,这也是最主流的购买重疾险方式。
当然,若我们希望进一步降低保费,或者增加保额,那么就需要考虑选择自然保费的重疾险了。由于自然保费的重疾险不以主险的方式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购买一款主险,然后以附加险的方式来购买自然保费的重疾险。
以泰康人寿的储值型大病保障计划为例,其核心是 e 理财万能险,然后可以通过附加险的形势附加重疾险。就费率而言,泰康 e 理财万能险在同类产品中是较低的,除投保时收取 2% 的初始费用外,主要费用就是从第二年开始每月 5 元的保单管理费用;而且泰康 e 理财万能险的收益也不错,结算收益始终在同类产品中居前,最新利率为 4.15%。而且此款产品最低缴费为 2000 元,对社会新鲜人而言压力也比较小。在投保了泰康 e 理财万能险,享受相对稳健的收益之后,便可以投保其中附加的重疾暨身故附加险了,相比传统重疾险,这款附加险还包括了传统寿险的身故保障。以 22 岁的男性为例,20 万元保障的年保费为 356.4 元;而女性为 317.04 元,显然均较均衡保费的险种来得低,2000 元保费大体可以支撑五年的缴费需要。当然,在缴费金额不变的前提下,投保人完全也可以选择提高保额的方式。以 22 岁的女性为例,30 万元保障的年保费为 475.56 元;男性则为 534.6 元,在略微省钱的前提下,最初的保障可以提高 50%。
寿险:定期寿险优于终身寿险
在有了意外险和重疾险的保障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寿险保障了。寿险保障无疑是对意外险和重疾险的一个补充,当你不是因为意外而身故或者罹患重疾险保障之外的疾病而身故时,寿险就能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了。
在购买寿险上,定期寿险无疑是比终身寿险更佳的选择,后者因为保障期限过长,所以其保费相较保额的比例过高,以某款终身寿险为例,2 万元保费才可以获得 5 万元的终身寿险保障,这对于社会新鲜人而言显然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所以,在购买寿险时,不带返还的定期寿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新华人寿的定期寿险为例,50 万元的保额 10 年的保障期,22 岁的男性年保费为 550 元,而女性则为 300 元。显然保费压力并不算大。
当然,秉持上文提及的自然保费的思路,我们同样可以采用附加险的形式投保。泰康 e 理财万能险除了重疾险外,还可附加寿险。同样 50 万元的保障,22 岁的男性年保费为 345.96 元,而女性为 157.56 元。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重疾险还是寿险,自然保费的品种其保费都会伴随年龄上升而快速上升,同样 50 万元的保障,到了 30 岁男女的保费就会上升至 440.52 元和 203.04 元,而到了 40 岁就会攀升至 857.52 元和 414 元。
(由于时间原因,本文部分数据可能已发生改变,敬请留意——编者注)
4.那些你不曾了解的保险种类
米苏,个人投资者,发布于 2013/03/20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5517873136/28331200
前情提要:
三个小伙伴每周都会和财神爷有个神秘的约会,在财神爷的指导下学会理财的真谛。这周,财神爷将和他们一起讨论保险的知识和作用。
又到了晚上 7 点,新的一关又开始啦。这一关,财神爷布置给三个小伙伴的任务是帮一家珠宝首饰加工厂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三个小伙伴首先来到了工厂,开始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大难题。
工厂老板:“我最近想为一个品牌的珠宝代为加工一种项链,这个单子利润可是很丰厚啊。不过,这个项链的最值钱的部分是这个玉吊坠。这个玉吊坠都用了最上等的和田玉,成本极高;而这款首饰对玉坠子的雕工要求又特别高。我们这有 100 个手艺最好的师傅,算得上是规模最大,技艺数一数二的厂子了。可是每个师傅也不能保证完全不会失误。可对方要求很高,又很苛刻,说若是雕刻坏了损失得让做坏了的师傅赔。师傅们都不太愿意接这个活了。”
师傅 A:“虽说我们对自己的技术都有信心,可做这行谁也不能完全保证不出问题。是这要我们赔这么贵的玉,我们可吃不消。我们一年工资才 7 万多,额外借这一单老板说也就给我们多 1 万 5,这一块玉可就得 10 万了,我们一年工钱都赔不起。这加工还费事费力,估计半年才能完成一块呢。”
工厂老板有些无奈地说:“哎,可这生意我还真是想接啊,这单利润还是挺丰厚的。”
蓝蓝听了,心生一计,问老板:“你们这次一共要加工多少个吊坠?”
老板:“一共要加工 200 个,每人 2 个。因为是额外的单子,师傅们得用空闲时间加工,估计加工一个得半年呢。好在客户要得倒不急。”
蓝蓝又找了个看起来比较年长的师傅问:“您觉得以你们的技术,这 200 个坠子里,估计会产生多少个次品呢?”
老师傅 B 想了想:“大约 2 到 3 个次品吧,我对我们的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可是就怕自己摊上那个万一。”
蓝蓝:“这好办,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你们每人出 4000 块钱,100 个人就能凑到 40 万了。根据老师傅的估算,40 万应该能够填上次品的钱了,这笔钱就专门用来赔付,做坏玉的那个师傅则不用自己一人来承担赔偿。你们每人还能安安心心赚上 1 万 1。你们看怎么样?”
师傅们一听,觉得能安安全全地赚上 1 万 1,都改变了主意,表示愿意接这单活。老板一听有生意做,自然笑得合不拢嘴。
【涨知识】消费型保险
最初的消费型保险就这样产生啦。这类保险产生的直接动机是,存在一些有以下三大特征的风险:
1.对许多人都普遍存在
每个师傅都有可能雕坏玉坠子;
2.对单个个体来说发生概率很低
师傅们手艺都很精湛,200 个玉坠子也就产生 2-3 个次品;
3.一旦发生对个体打击非常大甚至致命
赔付一个坠子的钱就超过了一个师傅全年的收入。
对于这类风险,虽然单个个体无法承受,但由于总体发生概率很低,可以通过设立一个共同“基金”,每个人出力所能及的一小部分钱,集合在一起,共同“防御”出现的少数致命风险,从而对单个个体来说起到转移风险的效果。
这所谓的消费型,就是指你把钱投入到这个“共同基金”——保险中后,除非你发生了这个风险事件,否则钱就一去不复返,被“消费”掉了。而现实的保险中,这个风险事件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特定事件等等。
正当大家都为这个方案拍案叫好的时候,一个年轻一些的师傅站出来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 4 个残次品,这个办法自然很不错,但若是我们一个残次品都没有打碎,我们岂不是很亏?”
黄黄想了想说:“好问题,我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不如我们用你们的利息来赔这些次品的钱。让你们老板先不把这个额外的 1.5 万发给你们,然后每人先交上 3.5 万,一起集合起来做个投资。我听说现在在发行一个收益率 8% 的一年期债券,风险比较小。500 万资金一年刚好能产生 40 万利息,能保证你们的次品钱。而到了年末,你们又能每人领回去属于自己的 4 万块钱。不是一举两得吗?”
【涨知识】储蓄型保险
储蓄性的两全保险就这样产生啦。
一方面,这个保险具备了上述消费型保险的功能,对个体来说转移了概率很小,但打击巨大的一类风险(比如意外死亡);
同时,到了期末我们还能把原来的保费收回(全部或者部分),相当于带有储蓄功能,保费不再打水漂,能够为我们的特定目的储备资金(实际保险中返还保费的时间在合同中有规定,比如某个养老目的的寿险,返还时间规定在 60 岁之类)。
这个办法显然更胜一筹,老板准备采用这一个方案。
这个时候,蓝蓝又跳出来说:“8% 的收益率还不错,不过我认识一个朋友,是搞投资的专业经纪人,能力很不错,我每年都让他帮我打理财产,收益率都有 12% 左右,每年收我 2% 左右的佣金,这么一来还是有 10% 左右的收益率,比 8% 高诶。我们不如把 500 万交给他打理吧。多出来的投资收益我们还能一起多分点。”
【涨知识】分红型保险
锵锵锵,新险种——分红险又诞生了。
保险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地由专业人士管理所拥有的资金,通过积极投资获得收益,除了消费型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外,将所得收益扣除一部分佣金后返还投保人(即分红)。
保监会规定,对于分红型保险,我国保险公司必须将 70% 以上的收益返还受益人。
“好办法!”大家纷纷夸蓝蓝有门道。
蓝蓝想到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也特别高兴,马上给这个朋友小布打了个电话,把朋友请到了厂里,和大家一起讨论。
小布:“我听了你们的计划,我觉得很不错。如果你们愿意把 500 万交给我们打理,我保证一年后扣除佣金,返还你们 550 万,你们自由分配。按照你们的估计,至多有 40 万用作赔偿废玉,所以你们至少还能赚 10 万呢。”
这时,又有一个师傅又开口了,师傅 C:“哎呀,一听这个 10% 的收益率,我觉得比存银行合算多了,比我其他投资方式也高。小布先生,我能不能多投一点啊?”
小布:“哈哈,那当然可以,互利的事情我可来者不拒。”
听小布这么一说,好几个师傅也纷纷表示想多投一点到这个“保险基金”中。
师傅 D:“小布先生啊,我也特别想多投一些,可是我又不确定这一年中我会不会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你看有没有办法协调呢?”
小布听了沉思了一会儿,答道:“不如这样,你们要是愿意,都可以多给我些钱交给我们打理,这些钱我都会个给你们算利息,我还保证,这个利息扣除我的 2% 佣金后,绝对不低于 10%。而针对你刚才所说的问题,只要你们保证这个我打理的‘总基金’不少于 500 万,你们要用钱的时候随时可以把自己投资的部分取走。而且多放点钱对你们都有好处,万一 40 万都不够赔,多放点多点利息,你们的保障也强一些。”
【涨知识】
万能险就这样诞生啦。万能险是指,保险人在开始支付一个最低金额的保险费(500 万)的前提下,还可以在任意时间支付任意金额的保险费。增加的保险费可以用来提高给付金额(比如,大家认为废玉赔偿金 50 万都不够,还需要更多赔偿金)。同时,这个保险还承诺,你可以随时提取部分保费,只要你剩余保费(如小布要求必须留足 500 万)能够满足你的保额和佣金。并且,万能保险现金价值的计算还保证了一个最低收益(如小布承诺的 10%)。
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方案更好了。
这时,又有一个师傅提问了,师傅 E:“小布先生,看你这么专业,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能赚更多钱啊。”
小布:“能赚更多钱的渠道当然有,可是高收益就表示高风险,好一些可能能赚 15% 甚至更多,不好的情况下,也许只有 5% 的收益,可能不太适合你们。”
师傅 E 听了,有点遗憾:“哎,要是能赚 15% 就好了。可是听你这么一说,又有些危险。”
小布又想了想:“如果你们真的很想尝试,我再给你们出个主意,我给你们设置几个不同的账户,每个账户投资渠道不同,收益率也不同,而风险自然也不同。你们自行选择,投进去后我就帮你们管理,我只收 1% 的手续费,剩余都该归你们。可是赚多赚少我就不管了,万一不幸亏了,我也不负责任。不过,我答应你们,如果打碎了玉石,我可以保证帮你们留足 40 万的赔偿基金。你们要是愿意采纳,也可以。”
【涨知识】
连投险产生啦。投连险是一种新形式的保险产品,它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一方面,连投险保证在发生指定风险后进行赔偿(赔偿废玉损失,40 万以内);另一方面,通过将保费进行不同渠道的投资,获取收益,但是收益不定,风险自负。因此,连投险的风险很高。
投连险的费用主要包括初始保费、风险保险费、账户转换费用、投资单位买卖差价、资产管理费、部分支取和退保手续费等,根据产品的不同,上述费用的收取也存在差异,一般头几年的费用较高,适合于长线的理财规划。目前,我国的连投险还处在起步阶段,产品水平参差不齐。
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方案还是风险过大,不如上一个方案保险,大家决定选择小布的前一个方案。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师傅 F 站了出来:“不好意思,我没有那么多储蓄,没办法一下子拿出 5 万块放在这个基金里。我能不能选择最开始的方法,直接拿出 4000 块来作为赔偿金,也不要什么投资利息了。”
红红:“恩,这位师傅说得也有道理,就两种方式让大家选择吧。愿意把钱拿出来投资,用利息来作为赔偿金的就把钱交给小布打理,若是不愿意就直接一次性交 4000 元赔偿金。”
大家听完,都觉得这个办法最周全。欧也,就这么愉快地决定啦!于是,这一关任务,三个小伙伴又顺利完成咯!
【再来说说保险】
通过第八关的故事,相信大家对主要的五类保险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在保险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大家的关注点逐渐从保险功能(废玉赔付)转移到了收益功能(能收获多少利息)。
可是,保险公司真的有那么强的投资能力吗?(事实上,故事中小布承诺 10% 的收益率在现实中的保险公司里是几乎没有的)我们购买保险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获取保障还是获取收益呢?保险种的各类费用,赎回保费的前提条件,到底有什么猫腻?
我建议大家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多多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重视的必须是保障问题。若购买储蓄型保险,仔细地阅读限制条款,认真计算投资回报率,再做判断。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购买储蓄型保险千万擦亮眼睛。
5.专家教你用好意外伤害险
丘斌斌,前泰康人寿市场部产品研发和企划高级主管,发布于 2014/03/12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1287305957/28194149
本文为球友「资深保险人丘斌斌」做客雪球访谈实录
问:意外险好像占比规模并不是很大,各家保险机构业务占比中,意外险占比能有多大?
答:意外险的保费本身就很少,营销系列比较贵的费率也就是千分之几,所以保费规模并不大,但是购买的人群比例并不低,只是买的是否合适有待考究。保费在各公司原保费中的占比一般都小于 1%。友邦一直是意外险卖的很好的险企。
问:看保监会数据,意外险好像占比很小,是不是各大保险公司对这块都不大重视?都比较在意寿险这块?
答:并非如此,保费占比小是因为保费本身就很便宜。消费型寿险的意外险费率,在营销系列也就是千分之几,网销产品更能便宜到万分之几,所以保费占比肯定是排不上的,但是购买的人次并不在少,而且有些寿险的产品中含带了意外的保险责任。比如航意险、短期旅游保险等都经常是很多人购买的产品,从这次马航事件来看,158 人中,有 169 人次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当然不全是意外险,但是比例并不低。
问:一般出行好像都不选择意外伤害险,请教丘总您认为消费者为何忽视它呢?而且媒体上很多报道有很多隐形条款,对投保人不利。
答:意外险有三类:普通个人、团体意外、特定意外(比如短期旅游保险就是特定意外保险的范畴)。而且有些寿险的主险中也含带了意外保险的责任。消费者可能觉得意外的发生率不高,我坐飞机很多次或者出游很多次,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而且保费交了就拿不回来,所以对购买这类产品的积极性减退。隐性条款呢?这是媒体这样讲,意外险的分类很多很细,有些地方是有限制条件的,比如必须在公众休息的节假日出险,比如烧伤的定义、残疾的定义和比例等等,这些比较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有些客户认为,我买了意外险,出了事儿,保险公司不陪我,其实他仅仅买了意外,由于意外造成了医疗,并没有残疾或身故,但是他又没有买意外医疗的产品,所以没有办法理赔,从而产生纠纷,这些都是现实中在产品购买时候的理解误区造成的后期问题。
问:对于经常打飞的的建议买什么样的意外险比较好?
答:保险公司在网上有销售一年期的航意险,以泰康为例,是 99 元保一年,保险金额是 110 万元,如果觉得还不太够,还可以再多买几家的,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产品。除此以外,如果你怕晚点,可以在一些经济公司如明亚的网站上购买一些短期旅游产品或者淘宝上的飞机延误险种,一旦延误时间较长,可以获得赔付。
问:介绍一些意外险的常识吧!对这玩意儿关注的很少,有啥讲究么?
答:您的问题很好,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我最近准备专门写一篇文章,指导大家如何正确购买意外类保险产品。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由意外伤害事故所致死亡或残疾,按照合同约定给付全部或部分保险金的保险。这里面有几个要件:合同有效期内、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无法逃避的事件造成被保险人身体的伤残或身故。而对于意外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一般需要购买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来对应赔付。而意外的发生后果,更多的是医疗费用问题,所以这个产品必不可少。
意外产品一般分为三大类:普通个人综合意外、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特定意外伤害保险。我们常见的交通意外伤害、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等都属于特定意外伤害保险的范畴。但是这些产品的保险责任一定要仔细看,是有具体的差异的。比如死亡保险金额和伤残保险金额是否相同,是否是共用保额还是额外保额,购买意外医疗产品,产品的赔付周期是多长、免赔额是多久。除外责任中是否除外了恐怖袭击(有些公司是把恐怖袭击除外的,有些不是),意外残疾的确定周期是多久,死亡确定周期是多久等等。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复杂,所以不要只看一个产品名称。
以交通意外来说,有驾驶员意外、自驾车成员意外、乘坐私家车意外、乘坐公交车、地铁、轮船、长途客车意外等等,对条件的限定不一而足,需要具体看明白再购买。从购买的渠道来看,网上购买是实惠、方便的,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网站买,也可以从一些公共的网站上买,或者中介公司的网站上都可以。
去年保监会更新了意外伤害保险的赔付标准,赔付项目大幅增加,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费率,纯费率一类人员增长了近 50%,所以近期新出的或更新的意外保险产品价格都会上浮,还有旧款险种在售的可以抓紧购买。意外保险的产品周期一般为一年,也有多年期意外保险产品。产品的保费大都为消费型,也有部分储蓄型的意外保险产品,但是大都以自驾车保险的形式出现。意外保险产品的出险率并不算高,理论上在万分之几,飞机的失事概率在百万分之几,但是不要因此就忽略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每个人都需要,因为出险率是群体性的概率,但是对于个人,出险率只有两个 0 或者 100%。意外险还有很多问题,我回头专门文章来详细地谈。
问:这次 mh370 的乘客很多都买了意外险,如果不放心的话是不是可以多买几份这种意外险,这个可以累积赔付吗?
答:这次马航失联事件,很多乘客购买了航空意外、旅游意外等产品,还有的本身有寿险产品,有些是团体保险产品,目前排查出 158 人购买了 169 人次的保险产品,说明覆盖率还是很高的,这些产品是可以叠加赔付的。在不同公司购买的保险产品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时候,是可以叠加赔付的。就本次事件,保险公司的理赔原则肯定是能赔就赔,能快不慢。
但是一直是失踪的话,找不到的话,还是有一个周期才能赔付,也不排除一直处于失踪状态,保险公司可能在一个月后预先支付部分保险理赔金的可能,毕竟从人口的失踪到死亡的认定都需要一个周期,一般是 2 年。
问:请教一下现在保险是不是网购的产品更划算?对于投保人而言。
答:是的,网销保险产品的费率确实是比较便宜的,但是也要具体的比较,不能光看价格,还要看产品的责任内容、保障范畴等。
例如,某公司个人人身综合意外伤害产品费率为万分之六,看似很便宜,但是残疾责任是死亡责任的 10%,而另一家公司产品费率是千分之一,但是残疾责任和身故责任相同,另一家公司的产品费率是千分之一点五,但是残疾责任和身故责任都是单独的额外保额,这样看,那个便宜的产品可能并不是我们需要购买的,我自己可能会选择买一部分的 2 和一部分的 3。一说起来,问题真多。
6.珍惜金钱,远离期交分红险
张翼轸,《新闻晨报》证券记者,发布于 2013/08/06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717515
作为一个多年报道保险新闻的财经记者,如果说有什么可以算作关于保险的忠告,那么就是:珍惜金钱珍惜健康,远离期交分红险。
分红险保证收益有限
从产品定位而言,分红险无疑是投资类保险中极为特别的一类,与定期存款、债券这类品种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去。但是,无论是银保渠道还是个险渠道,却是有大量代理人有意模糊这两者的区别,将分红险当作“存款替代品”来进行销售,而保险公司为了迎合这种推广伎俩,在产品设计和产品宣传时时往往也竭力向定期存款靠拢。
比如某款分红险产品表示,“每五年获得 18% 基本保险金额的保险金”。若投保人看得不仔细,以为每五年可获得 18% 保费的返还,那么就上大当了。的确,若真是 18% 保费的返还,那么即使按照复利计算,这块的年化收益率也达到 3.37%,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再仔细注意“保险金额“四个字,再看看投保示例,你才明白个中奥妙。原来,若你要购买 10 万元保额的这款分红险,那么按照 3 年缴费,每年必须缴纳 113720 元。这也就是说:在 3 年累计缴纳了 34.116 万元的保费之后,你每五年才可以获得 18% 基本保额也就是 1.8 万元的现金返还,即五年收益率不过是 1.8÷34.116=5.28%,若是年化之后更不过 1.03%。
若分红险告诉你 1.03% 的年化收益,相信你绝不会轻易心动。但是来一个实际内涵一致,但是“每五年获得 18% 基本保险金额的保险金”的表述,相信很多没看仔细的投保者就会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定期存款的绝佳替代品而上当买入,之后懊悔、投诉、不满自然接踵而来。
投保人需知道,分红险的保证回报部分,不可能会太高,绝大多数公司均在 1% 出头,在特别情况下达到 2% 已经是相当之高了。分红险若是保险公司经营得到,在算上年分红的基础上,的确可能达到 3-5% 的收益率水平,但是仅仅保证回报部分,是断然不可能有如此高水平的。如你发现一款保险产品保证可以给你 4% 甚至 5% 的年回报,那么请不用怀疑,肯定是你被保险公司的宣传误导了。
九年回本的漫长之旅
期交分红险最不令我满意的,就是其过于漫长的回本之路,以我手头某家大公司的主打产品为例,竟然要九年!!
如果我们以某款 5 年缴分红险的生存总利益(包括累积获得的现金返还、退保时获得的现金价值和中档累积分红)占累积保费的比例为例,第一年仅为 53.11%,即保费的 46.89% 作为费用交给保险公司了。虽然这一费用比例伴随缴费年限的上升会逐步降低,但是第二年 37.48%,第三年 29.46% 依然是不低的水平。
如果我们继续用“回本”的概念作为考核分红险投资水平的一个标准,那么上述这款分红险要到第九年生存总利益才超过累积保费,这之后才开始慢慢有钱赚,进入盈利期。
其他的期交分红险也许因为产品结构不同,回本年限稍有不同,但是绝大多数的回本期均同样漫长。然而,在产品宣传和推介时,销售人员一般不会将透露这个“残酷的事实”,往往要待投保人买入之后才会发现原来分红险的收益并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美妙。
更糟糕的是,无论是期交万能险还是期交投连险,其初始费用都会在产品说明上以清晰的表格公示,投保者只要稍稍仔细查看,就会对费用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而,分红险的费用问题几乎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产品宣传上几乎不会提及,销售人员更不会主动告诉你,往往是要到投保人对分红险不满准备退保时才会发现,一旦退保必将损失惨重——这时就不得不陷入两难,退保将损失一大笔钱,不退保则被迫持有自己不满意的产品甚至被迫继续缴费,无论如何都让人郁闷万分。
分红收益还看运气
对于分红险而言,产品说明上说的花好稻好的每年返还终究是小部分,真正的收益主要还是来自于分红。以上文举例的产品为例,其生存总价值每年以 4.5-4.6% 的水平递增,但其中来自于中档分红的收益就要占到整个收益的 44% 左右,是仅次于生存金的第二大来源。但是,所有分红险产品中给出的红利收益部分都只是假设数据,所以才需要给出低、中、高三档来作为演示。至于你买到产品之后,实际分红收益接近哪一档,事先是根本不知的。
更糟糕的是,事实上你也不可能在购买分红险产品之前知晓这款产品的分红水平。保监会 2009 年年初发布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
“除向投保人提供红利通知书外,保险公司不得向公众披露或宣传分红保险的经营成果或者分红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在投保之前,你根本无从得知保险公司分红险的经营状况如何,是否相比其他投资对象更具优势,不同公司产品之间的比较更是无从下手。
购买分红险就成了一件“比拼人品”的事情。如果你凑巧遇上一家投资水平较高,分红收益不俗的保险公司,那么恭喜你,这款分红险的确可能为你提供颇高的收益;但是若你不幸遇上了一家投资水平较低或者极为保守的保险公司,分红水平自然较差——能够低到什么程度,恐怕连定存都跑不赢。
而不幸之后的第二重不幸则是:这时候即使你对产品很不满意,也很难退保了——退保不是不可以,但是可能要承担 30% 甚至 45% 的退保费用,让人肉痛。
不由想起“赌场论”
每次接到读者关于分红险的投诉,都不由想起多年前吴敬琏老先生关于股市的“赌场论”。曾几何时,A 股市场因为假财务报表、庄家横行受到诟病,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A 股发展日益完善,今时今日,已鲜有人将股市再称为“赌场”了。风水轮流转,分红险市场的制度建设若不跟上,未来也有沦为“赌场”之忧。
分红险的退保率不低,这是业内的现状。在极高的退保代价下,依然有远超于业内平均的退保率,可见有多少投保人在购买分红险之前根本就不明白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保险产品。究其原因,投保人自身的保险知识有待加强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根源却是在保险公司身上。产品设计时那些故意混淆误导的阐述,营销人员将分红险类比银行存款的营销伎俩,都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保险的营销往往沦为“忽悠”,在这点上,与赌场的出老千,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糟糕的是,作为分红险重要收益来源的红利部分,其红利高低却是“不能说的秘密”。监管部门当初制定如此规则,无疑是为了避免保险公司利用短期的漂亮分红数据去忽悠投保人,但最终却难以在长期时间段中持续这样的业绩水平——然而,这一规定却是双刃剑。在避免了保险公司用漂亮数据误导的同时,也使得那些经营水平和分红水平较差的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信息不透明浑水摸鱼——这也使得买分红险一定程度上沦为了“俄罗斯轮盘赌”,是否能够买到好产品,全靠运气。
基金产品,收益情况逐日公布,其透明度远高于分红险,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被短期数据误导的投诉和异议反而远不如保险来得多,可见透明度终究是好的——都存在误导的可能,我相信许多人会选择因为“知道”而选择错误,也不愿意选择因为“不知道”而被忽悠。
7.现身说法:我向平安索赔的经历
scottyuan,个人投资者,发布于 2013/05/31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3044847182/24011046
对于一个企业的认识,除了对财务数据的认真分析和讨论,也有必要谈谈自己对这个企业的接触。感性和理性认识都不可或缺。一个人生活中免不了和保险打交道。我也谈谈与平安打交道的经历吧。
几年前因为一个海损的案子和平安断断续续打了 2 年的交道。我是投保人,平安承保,海事发生在印度洋。为了索赔前前后后折腾了 3 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我要说拖延到现在不是平安的责任,而是船东无赖。我所在企业早已和平安达成了和解,拿到了平安的赔款,由平安代位向船东求偿,但是按照协议我们还必须根据平安的要求签署和提供需要的文件。案子的具体过程我就不细说了。只说自己的感触。
不知道有谁去过平安在上海张江的后援中心,2008 年我前后去过两次。建筑规模很庞大,但是最震撼我的不是建筑,而是里面数千名员工坐在没有纸笔的桌子前操作电脑,他们告诉我这些人的工作是把全国各地签署影像传输过来的保单输入到系统里,之所以不配纸笔是防止员工私下记录投保的信息。平安的后援中心周围是不少银行的后援中心,想来也一定有不少这样的白领民工操劳着。不得不说平安的后援中心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还发现平安喜欢仿古样式的建筑,后援中心如此,陆家嘴的平安大厦也是这样。马明哲很相信风水之说。
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的都是平安的保险销售,我还多次接触了平安的后台人员。相比之下平安后台(如理赔等)的素质更加高些,彬彬有礼。也的确把客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至少在我看来这个案子非常复杂(人一辈子很少会和保险理赔打交道,这也令我对保险公司盈利更加有信心了),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请了律师为我保驾护航,平安自己的律师我没有见到,但我相信平安的每封邮件必然经过法务人员的把关。但是为了这个案子,平安还请了新加坡和迪拜的律师(费用比我请的高多了,但我请的律师业务也很优秀)。其实这个案子我们和平安的立场是一致的,但作为苦主,我们无意更多涉入与船东和船东背后的保险公司的谈判。所以我的立场很清楚,尽快与平安了解,拿到赔款(尽可能多的),由平安和他们打去。不出所料,我们的赔款一年多拿到了,但是平安真的申请扣船并把船东告了。案子拖延到现在仍未完全了结。详细内容我就不说了,前后的邮件大概有几百封(90% 以上是英文的),虽然我的英语马马虎虎,但是里面的术语对我来说全然陌生,每封邮件都由律师过目并和我商量,正式的邮件也都由律师起草。我的经验是碰到理赔涉及到法律诉讼这种事情,律师是你最好的帮手。据我所知,这个案子的延宕和复杂也出乎平安的意料,苦不可言。平安从船东可能拿到的赔偿会远低于他们花的律师费。对于理赔,似乎大家的经验是找当初的保险销售,但保险销售流动率非常惊人,往往出险的时候销售不巧离职了。我的经验不是这样,在保险公司里销售和理赔完全是两个系统,理论中是不打交道的,但是实际还是有沟通的渠道,因为出险的损失最后会影响销售的业绩收入,所以还是要沟通的。通过谁沟通,我的经验是买保险最好通过保险经纪公司,出险理赔时保险经纪公司也可以帮上忙,而且是大忙。保险经纪公司类似于房产中介(我这么说没贬低吧)。保险不仅仅是费率,还有很多复杂的内容。保险经纪公司的人基本上是从保险公司出来的,而且是精英,他们可以帮助你做保险方案(企业不会只买一种保险的),这个技术含量很高,对保险公司有很强的谈判能力。我记得英国(保险发源地)保险公司业务大部分是保险经纪公司或者经纪人带来的。而且你是保险经纪公司的客户,他是为你服务的,出险的时候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会成为利益冲突的双方,多个帮手总是好的。
保险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谁说的来着:保险是对风险的定价,我还要在风险前面加个定语:未来。没有保险,很多经纪活动难以展开和进行。人偏好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保险向你销售了部分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不可或缺。
从这个案子,我让老婆开始买了平安保险的股份,当时就是 40 多块吧。和平安的人接触时,他们说平安股价从 140 多下跌,跌到 80、90 的时候,很多平安保险的人开始买入了,他们觉得已经跌到位了,后来跌到 20 多吧。这说明对于一个公司的估值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分歧很大一点都不奇怪。
说到平安高管的高薪,据我所知,这个高薪也不是那么容易拿的,而是对应了绩效考核,完不成,收入就掉很多,连续两年完不成,就得走人了。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对我来说,平安就是一头大象。你接触到的部分会给你对企业整体评估的影响会很大。也许我摸到的是屁股。
8.那些年,我曾经这样卖保险
费悦,赛富亚洲基金金融业研究员,发布于 2014/06/01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1329815825/29498229
我之前签约过某家银行的柜员。在面试和岗前培训中,遇到四个有关销售保险的事。
1.初面是 3V3,考官问旁边一同学:保险我们都知道,是对客户不利的,你准备怎么去销售。答:~!@#¥%&*……(这哥们同济哲学系的,貌似对销售和金融都一窍不通,不知所云)考官说:应该是不要告诉客户收益率,说怎么怎么有保障功能。
2.岗前培训时,老师闲扯到:理财柜的柜员每月有多少多少销售指标,包括理财、保险、基金、信用卡等等。我们也知道卖保险是坑客户的,但是没办法,上面有指标就要照做,招你们来就是销售的。所以你们自己要平衡好客户和奖金的事。
3.规章制度课上,老师放网点的录像:从网点门口冲进来一大妈,抡起塑料袋砸向理财柜柜员。柜员和她就对骂,双方对扔小物品。后被网点负责人与大堂经理制止。经询问,起因是理财柜柜员前一天推销了几十万保险给大妈。回家被家人知道了,一说,把大妈点着了。看来只有在现金柜里的人比较安全,在外面的员工也有绳命危险啊。理财柜唯一的武器其实是后面那把 18 档的大算盘,可以当盾牌使。
4.理财课上,老师举例:某客户在柜台办理什么业务,柜员办理业务时需要查询账户,发现其其活期账户里有 800 多万存款,就成功推销了 700 多万保险和信托。网点立刻获得 20 多万手续费收入,该员工当月奖金增加 1 万多。
作为 CFA 的考生,需要遵守 CFA 道德准则,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股东利益,最后才是自身。这也是我自己的道德观。所以,看到人家卖的保单,自己实在很不忍把这种东西卖给客户。人真实需要的保险其实是财险那一类的,国内的寿险实在太多太多,并不是真实需求,都是销售端考核指标压出来的结果。
9.保险&保险股,哪个更重要?
酱骨架,个人投资者,发布于 2013/05/29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3134884839/23988381
今天有空,说说保险。
国人对保险的误解很深,原因不探究了。令我比较惊讶的是雪球里的不少投资者对保险的理解也是收益率太低,不如买股票投资。
保险是理财的一部分,买股票讲究分散投资,同理,理财也是需要分散的,比如房产,比如股票,比如定期存款,当然也有保险。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看投资收益是很大的误导。保障包括寿险的保障(人 OVER 了,保险公司赔),包括重疾(患重疾,保险公司给钱)、意外等等。
保险的本质是杠杆。我举个简单的我的例子,前阵子我加了保险,100 万寿险保额,50 万重疾保额,每年缴 6000 多,缴 20 年。大家可以算算这笔账,万一不好用上了这个保险,是不是用每年固定预算的一笔钱去撬动几十万上百万的东东。
保险是防守,股票是进攻。都要有,攻守平衡才是制胜之道。
有人说买可以放心睡觉的股票,我的经验是如果我发现我有保障缺口,那么我一定要补上保险,否则我睡不着觉。
保障缺口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假如张三(张三,对不起了)有 100 万的贷款要还,那么他要买 100 万保额的寿险,防范的是张三突然驾鹤西去的时候,老婆孩子可以拿到 100 万继续还贷款,这是确定的。你可以说股市投资也可以做这个事,但那是不确定的。再比如保障缺口还包括重疾,假设张三患重疾了,那么张三需要一笔钱治病,如果张三运气好可以治愈,那么有几年,张三不敢搏命赚钱,赚钱的能力会比之前少很多,老婆孩子甚至父母咋办,那么他是不是要多买点重疾险呢?比如买个 100 万,那么治病花去 30 万,还剩 70 万,让家人的生活不被改变。
保险不是让你大富大贵,而是让你的生活比较确定,不被突如其来的风险搞的面目全非。
保险是金融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最开放的一个领域。因此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我不感觉银行竞争激烈,至少赶不上保险。
保险为啥天天开早会,唱歌,跳舞,喊口号,互相激励:你是最棒的。为啥呢?难呗,不这样做,一天都坚持不下来。
平安的财报我看不懂,也提不起兴趣看,但是在好多地方,把国寿打得满地找牙,国寿年年都在为保市场份额而奋斗,但是总是不断地被攻陷。
本人也被保险代理人忽悠过,年纪轻轻就买了投连险,过了几个月,代理人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同时本人目前在国内最大的保险网做,认识太多友邦、平安、国寿的内外勤,这个行业值得更多人尊重,代理人值得更多人尊重,特别是在理赔的那一刻,代理人和客户相拥而泣的场景并不罕见。
买保险股远远没有买保险重要。投不投平安不重要,但是如果您还没有买保险,我强烈建议您去了解一下保险
祝大家攻守平衡,家庭幸福。
10.MH17 这样的惨剧,保险赔不赔呢?
王晨劼,吉力金融理财公司总经理,发布于 2014/07/19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4261336539/30301535
航空惨剧在今年连续两次发生在马航身上,这家马来西亚国企可能真的应该重组,倒不是因为赔偿太多,而是应该换换运气了……但最惨的还是机上的乘客和机务人员,生命非常得脆弱。而谈到这个话题,有朋友问说,那这事情保险会怎么处理呢?若是真的是被导弹打下来的,保险公司会不会承保呢?
首先,这里所做的都是假设。以 MH370 为例,至今定性为航空意外,所以乘客的意外保险和人寿保险都会赔偿,而机务人员则免除意外保险的赔偿,人寿依然赔——当然机务人员应该都买了专门的机务人员保险等。但若是真的 MH17 是被军事行动打下来的,那情况则不同了。我们看下香港和内地的保险会怎么处理。
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意外保险,均有这么一条在不保事项当中:
战争,军事行动,暴乱或武装叛乱(使用军事力量)
所以照着意外保险的合同而言,若是真的牵涉到了军事行动,理论上两地的意外保险都是不保的。
而若是人寿保险(包括重疾保险等)呢?在国内的重疾保险中依然找到这条不保事项:
战争、军事冲突、暴乱或武装叛乱;
而香港的重疾保险(包括人寿)除了一年内自杀以外,均没有对身故有任何的不保事项的定义。若是一年内自杀,则会退还所有已交保费给予受益人。
换言之,若是真的牵涉到军事力量导致的惨案,理论上大陆的人寿保险(包括重疾)依然不赔偿,而香港则会按照身故来赔偿相关保额。
这个仅仅是用来科普大家关于保险不保事项的内容,期望 MH17 的惨案至少能够真相大白。另外,为何上述均用“理论上”来表达呢?因为通常遇到比较巨大的灾难,有时保险公司其实还是会处于人情来赔偿的,哪怕原本是属于不保事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