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贷授权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所属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开展授信业务权限的具体规定
- 这里的信贷包括贷款、贴现、透支、保理、承兑、担保、信用证、信贷证明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外授信业务
- 直接授权
- 转授权
- 受权的经营单位在总部直接授权的权限内,对本级行各有权审批人、相关授信业务职能部门和所辖分支机构转授一定的授信审批权限
- 临时授权
- 被授权者因故不能履行业务审批职责时,临时将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信贷审批权限授予其他符合条件者代为行使,并到期自动收回
- 授权适度原则
- 差别授权原则
- 动态调整原则
- 权责一致原则
- 信贷授权的载体
- 授权可以采用授权书、规章制度、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书面形式
- 其中,授权书比较规范、正式,也较为常用
- 授权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 授权人全称和法定代表人姓名;
- 受权人全称和负责人姓名;
- 授权范围和权限;
- 关于转授权的规定;
- 授权书生效日期和有效期限;
- 对限制越权的规定;
- 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
- 授权的有效期限一般为 1 年。
- 信贷授权的形式
- 常用的授权形式有以下几种:
- 按受权人划分
- 按授信品种划分
- 按行业进行授权
- 按客户风险评级授权
- 按担保方式授权
- 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和审查环节进行分离,分别由不同层次机构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以实现相互制约并充分发挥信贷审查人员专业优势的信贷管理制度
- 一是信贷审查人员独立判断风险,保证信贷审查审批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 二是信贷审查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家审贷,弥补客户经理在信贷专业分析技能方面的不足,减少信贷决策失误;
- 三是从全局角度来讲,审贷分离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以及提
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信贷业务岗职责
- 信贷审查岗职责
- 表面真实性审查
- 完整性审查
- 合规性审查
- 合理性审查
- 可行性审查
- 审查人员与借款人原则上不单独直接接触
- 审查人员无最终决策权
- 审查人员应真正成为信贷专家
- 实行集体审议机制
- 按程序审批
- “了解你的客户”
- “了解你客户的业务”
- “了解你客户的风险”
- 信贷资料完整性及调查工作与申报流程的合规性审查
- 借款人主体资格及基本情况审查
- 信贷业务政策符合性审查
- 财务因素审查
- 非财务因素审查
- 担保审查
- 充分揭示信贷风险
- 提出授信方案及结论
- 授信对象
- 贷款用途
- 授信品种
- 贷款金额
- 贷款期限
- 贷款币种
- 贷款利率
- 担保方式
- 发放条件
- 支付要求
- 贷后管理要求
- 向未经法人授权的非法人的分公司、未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等不符合贷款主体资格的对象授信
- 贷款期限设置与借款人现金流、经营周期或实际需求不匹配
- 未按企业规模、还款来源或实际融资需求合理设定授信额度,授信额度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或收入水平不匹配
- 对部分贷款风险分析不够到位,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忽视对客户本身的历史背景、关联交易、经营能力和行业产品的深入分析,对一些违背规章制度、交易背景存疑贷款的决策不够审慎
- 对借款人在贷款期间的最低财务指标没有设定
- 贷款用途描述不清、似是而非,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或者发放个人股权投资性贷款
- 银行在客户授信限额以内,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银行的客户政策最终决定给予客户的授信总额
- 了解并测算借款企业的需求,通过与借款企业进行讨论,对借款原因进行分析
- 客户的还款能力
- 借款企业对借贷金额的需求
- 银行或借款企业的法律或监督条款的限制,以及借款合同条款对公司借贷活动的限制
- 贷款组合管理的限制,
- 银行的客户政策,即银行针对客户提出的市场策略
- 关系管理因素,相对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银行愿意提供给借款企业的贷款数额和关系盈利能力
- 通过与借款需求企业的讨论,了解分析借款原因和借款需求
- 通过评估借款原因,明晰短期和长期借款的理由
- 讨论具体需求额度和借款原因及其合理性
- 辨别和评估关键的宏观、行业和商业风险,以及影响借款企业的资产转换周期和债务清偿能力的因素
- 进行偿债能力分析,评估满足未来债务清偿所需的现金流量
- 整合所有的授信额度作为借款企业的信用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