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极其重要
- 人际隔阂
- 人际隔阂更可能出现在亲密关系中,而非陌生人之间
- 更具有“泄露性”,即使加以掩饰,仍可能暴露真实感受
- 话语和动作不一致(阴阳怪气),真实意图往往表现在非语言沟通中
- 模仿
- 打情骂俏
- “女人的直觉”是有事实根据的
- 女性会比男性更细心地运用微妙却真实的非语言线索来辨明实际情况
- 伴侣双方不满意,一般会倾向于不理彼此,导致恶性循环
- 女性天生就比男性能更快速、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情感
- 社会渗透理论:信息交流由肤浅转为深入
- 相互作用:透露信息的程度随对方反应和关系进展不同而不同
- 人际亲密过程模型:
- 首先,必须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表露
- 其次,必须对彼此的个人信息有兴趣和同理心
- 最后,双方必须都认识到另一方具有应答性
- “开启者”
- 亲密的自我表露和选择性地保留一些秘密都能促成婚姻的美满
- 最常见的禁忌话题是亲密关系本身的状态
- 人们经常对自己恋爱关系的未来非常感兴趣,也迫切想知道,但不会明问,相反,会对恋人的承诺和投入程度进行秘密测试
- 三角测试:对有吸引力的异性的反应程度
- 耐力测试:制造困难
- 分离测试:寻找暂时分开的理由,考察回归时伴侣的热忱
- 禁忌话题越多,满意度越低
- 惯用语
- 自我表露不仅有益于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
- 每个人表达的钟爱、关心、温情和呵护等对于想要亲近的其他人来讲都是巨大的奖赏
- 但需要清楚地传达出来
- 女性话题经常出现情感和人物,而男性倾向于不太亲密和不带私人色彩的话题,但在网上时差异很小
- 女性只有在与男性谈论男性话题时她们才更具试探性,而男性与女性谈论女性话题时,他们比女性更具试探性
- 男女两性在讨论中性话题时不存在风格差异,所以总体来讲,两性言谈并不存在巨大的整体差异
- 在线沟通存在大量的人际隔阂
- 已确立的人际关系中,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自我表露
- 男性对女性较为开放,女性彼此之间也较为开放,但男性不怎么对其他男性进行自我表露,造成的重要后果就是: 男性常常依赖于从女性那里得到温情和亲密,而女性很少依赖男性,女性可能与两性伙伴都有亲密的、开放的和支持性的联系,但男性则可能只与女性共享最有意义的亲密情感,所以,男性一生或许需要与女性交往来避免孤独,但在这方面女性并不需要男性。
- 双性化(既自信果断又热情外向)的男性与传统的表达性低的男性相比,会花更多时间与女性交往
- 交谈反应性,即谈话风格的差异,如是否活跃、是否深思熟虑、是否语速快等,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满意度,例如发生冲突时,一方可能会完全控制讨论的进行
- 男女两性都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表达性技能与工具性技能更为重要
- 表述意图糟糕,常常数怨并诉,常常偏离主题
- 彼此倾听糟糕,想当然地“读心”,常常打断对方
- 总是使用“是的——不过”句式传达出批评性
- 常常反向抱怨回去,加速情况恶化
- 交谈时常常表现出消极情感,通常以批评开头,攻击伴侣的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针对引起抱怨的具体行为
- 有时会出现蔑视,伴侣对此通常反应是防卫,或是拒绝回答和合作,使得情况更糟糕
- 最恶劣的情况下会出现交战状态,一方咄咄逼人的完全拒绝另一方
- 尽可能进行行为描述,而不是上升到人格或品德
- 不应该使用总是或从不
- 应该使用第一人称,说明自己的感受
- 最简单的方法:XYZ陈述->“当你在Y情境下做X时,我感到Z”
- 详见《非暴力沟通》
- 把握不准时,可以进行简短 复述,让对方确认
- 知觉检验 ->“你好像对我说的话感到很不安,对吗?”
- 表现出应答性
- 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时能冷静下来,都是十分宝贵的技能
- 如果处于不理智的状态时,建议独自一人待着,每分钟最多做 6 个深呼吸,能迅速平静下来
- 最为关键:需要明确地表现出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
- 确认,即承认对方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其立场的尊重,一直是亲密交往中值得拥有的目标
- 请记住,即使我们与伴侣持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虚假或谦卑地屈从伴侣的意见,后者往往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 对伴侣的确认常常使意见不合变得更能让人容忍
- “女人的直觉”是有事实依据的,详见 非言语沟通->非言语的敏感性->第一条
- 人际亲密过程模型
- 三角测试,耐力测试和分离测试
- 两性在言谈方面不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
- 男性常常依赖于女性得到温情和亲密,而在这方面,女性不需要依赖男性
- 两性都认为亲密关系中表达性比工具性更重要
- 沟通不良的表现,详见 沟通障碍及其应对->沟通不良
- 使用非暴力沟通法则(XYZ陈述)
- 在陷入交战状态时及时脱身
- 需要表达出明确的,对伴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