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二
这个主题,我已经想写很久了。提起笔却不知道写些什么。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是由过去的一切组成的,那些快乐的,伤痛的,幸运的,不幸的,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融在骨子里,进而进化,——或者也可以说是退化——成潜意识,在今后的一切都起作用,或大或小。
当然,我是不太信弗洛伊德这一套的,做不出实验又缺乏实证研究,冥冥中有一点邪教的味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当然追究一个人的历史,一年的历史,在轴向来看或许没什么意义,最多只能细数自己做了些什么。又在哪些地方做出了些改变。
从自己的日记本里一页页缓慢爬过,我大二几乎没做什么事情。墨迹诉说的都是一件件例如洗衣服的琐事。学业和生活并没有像大一那样火箭式突飞猛进。或许这才是正常速度,正常轨道吧。习惯了山珍海味,回到粗茶淡饭,究竟是有些不习惯的。
看过那些所谓的技术人才的成长历程,几乎无非都是,大一打基础,大二框架、源码、技术潮流起飞,大三专心数据结构和算法提升,大二大三做项目打比赛拿奖,大四进大厂。
我不想这样,所以大二没有这么做。或许是我对技术不够忠实和热爱吧。总认为处理报错,又找不着源头的那种焦虑感会凌迟了自己,很早就不想动代码了。
一直在焦虑。不过近来好了很多,大概,这就是我大二做出的最大贡献吧。
大二回归正常人轨道,之前行驶的是高速轨道,速度太快,差点解体。我在这两个拼起来的半年中,得到的,更多是精神和想法。
我在这个学期里,去见了网友,算是一场旅行;
学会诗意的眼光;
写了许多的小说,虽说都懒得起名字;
慢慢处理和对抗焦虑;
学着自律和鼓起勇气;
变得没有那么讨厌跑步了。
我想首尾两项,才是可见的最大的收获。我的体质,确乎是大二锻炼起来的。当我在自己的频道极速往上划,翻越那段秋冬和春夏,我发现,那些自以为已经很习惯的东西,原来并没有多久,像是时间忽然在自己面前变戏法,敲着自己的脑袋,说,看,你的适应,没有那么缓慢。
比如奶茶店那一墙的心愿便利贴,比如那棵高到快要戳破天的树的新枝,比如忽然突然移走的停车场,还有总在易主的店铺。
我想要看更多的变化。
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 · 萨特认为,自我总是存在于未来当中,它是我们试图把自己变成某种东西时的目标所指,也就是说,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自我从来就未真正存在过。我起初认为这个理论很疯狂,认为在胡扯,现在竟觉得有些浪漫。它给人了一种主张,不去考虑这些复杂的问题,毕竟自己总是在一直变化,自我也会跟着变,直到生命终止才会有一个确定态,留与后人评说。自己烦恼这种自我,或者说,广义上的行为准则和思想世界,完全没有意义。与阿德勒心理学的活在当下颇有些异曲同工。
很浪漫不是吗?
当强烈的聚光灯打来,专注于起舞,专注于阅读,专注于工作,抬头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巷子深处。
站定,回望之前如频闪般擦身瞬过的一年前,发现却也有些陌生,却也有些庆幸。
毕竟,是有些变化的。
毕竟,是有些好的变化的。
路还很长,我只管专注向前,现在,就从这里开始吧。
南国微雪 Miyuki
2021 年 10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