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终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之新解

写在前面

643 字 | 自我 | 感触 | 视角 | 观点 | 奇思妙想

正文

  一篇短文。突发奇想而作。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觉得自己变成了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应该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

  就在前两天,我也这样想。

  那时候沉浸在自抑自怨中,觉得自己越长大变得越讨厌了。

  淋浴时,我忽然想起看过的一句话。

  “有三分钟的热度,就有三分钟的收获。”

  仅仅一个瞬间,触类旁通,忽然意识到:“长大之后终于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这件事,是否也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囹圄?

  曾经的“讨厌”,到底处在怎样的参考系中?能像光速一样恒定不变吗?

  我们是不是只记得了“讨厌”这种感觉,但是并没有记住当时有怎样的认知和视野?

  如果毛毛虫讨厌漂亮的东西,那么当它成为蝴蝶之后,会不会也觉得自己成为了“曾经所讨厌的样子”?

  当初为什么会讨厌?

  是因为大人都千篇一律、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而讨厌吗?那么现在长大了,发现这些事情都是“迫不得已”,或者“当前情况下的最优解”——曾经“讨厌”的根基应该存在吗?

  曾经我十分小心一叶障目,但许许多多的思维定势从小到大已经根植在脑海中了。从未怀疑过。

  原来,我十分讨厌金融,觉得金融从业者都是一群群脱实向虚、毫无价值的吸血鬼。

  现在,我有时能利用它,帮助我所重要的人们改善财务状况。

  感觉也没有那么讨厌了。

  再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甚至身在其中时,我才发现原来的那个判断只是冰山一角,如井底之蛙以窥碧空。只看见了坏的一面。

  那我现在还应该讨厌自己吗?

  我不清楚。

  但至少,我发现了一个新解。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4 月 30 日

封面图

摄影师・画师 | Randy Jacob

图源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