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一)概述

  • 受累动脉的病变从 内膜开始 ,先后有 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 ,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在此基础上继发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
  •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二)危险因素

  1. 年龄、性别:40 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低,绝经后发病率增加。
  2. 血脂异常 : TC、TG、LDL-C、VLDL-C 是危险因素,尤其 LDL-C 最肯定。
  3. 高血压:60%-70% 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有高血压,较血压正常者高 3-4 倍。
  4. 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5.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6. 肥胖
  7. 家族史

三)发病机制

  • 脂质浸润学说
  •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四)防治措施

  • 一般防治措施: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肥胖等。
  • 药物治疗:
    • 调整血脂:他汀降脂、贝特类、依折麦布等
    • 溶栓和抗凝:阿替普酶、肝素抗凝
    • 改善心肌重构
    • 针对缺血的对症治疗
    • 介入和手术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

一)冠心病临床类型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症

  • 隐匿性冠心病
  • 稳定型心绞痛
  • 缺血性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急性心梗
  • 冠心病猝死

二)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