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
注意
- 摘录本为 许明贤 吴忠超 所译,翻译不是很好,很多地方特别抽象,不说人话。
- 不推荐这本译本。
段落
类似地,P 的过去可被定义为下述的所有事件的集合,从这些事件可能以等于或小于光速的速度行进到达事件 P。这样,它就是能够影响发生在 P 的事件的所有事件的集合。不处于 P 的将来或过去的事件被称之为处于 P 的他处。在这种事件处所发生的东西既不能影响发生在 P 的事件,也不受发生在 P 的事件的影响。例如,假定太阳就在此刻停止发光,它不会对此刻的地球上的事情发生影响,因为它们是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他处(图 2.12)。我们只能在 8 分钟之后才知道这一事件,这是光从太阳到达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只有到那时候,地球上的事件才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将来光锥之内。类似地,我们也不知道这一时刻发生在宇宙中更远处的事: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至于我们看到的最远物体,光是在大约 80 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牛顿运动定律使在空间中的绝对位置的观念寿终正寝。而相对论摆脱了绝对时间。考虑一对双生子。假定其中一个孩子去山顶上生活,而另一个留在海平面,第一个将比第二个老得快些。这样,如果他们再次相会,一个会比另一个更老一些。在这个例子中,年纪的差别会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以近于光速运动的航天飞船中作长途旅行,这种差别就会大得多。当他回来时,他会比留在地球上另一个年轻得多。这叫做双生子佯谬,但是,只是对于头脑中仍有绝对时间观念的人而言,这才是佯谬。在相对论中并没有唯一的绝对时间,相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并如何运动。
因而量子力学把非预见性或随机性的不可避免因素引进了科学。尽管爱因斯坦在发展这些观念时起了很大作用,但他非常强烈地反对这些。他之所以得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他对量子理论的贡献。即使这样,他也从不接受宇宙受机缘控制的观点;他的情绪可以用他著名的断言来表达:“上帝不掷骰子。”然而,其他大多数科学家愿意接受量子力学,因为它和实验符合得很完美。
它的的确确成为一个极其成功的理论,并成为几乎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制约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行为,而这些正是电子设备诸如电视、计算机的基本元件。它还是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物理科学未让量子力学适当结合进去的仅有领域是引力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经典广义相对论由于预言无限大密度的点而预示了自身的垮台,正如同经典(也就是非量子)力学由于隐含着原子必须坍缩成无限的密度,而预言自身的垮台一样。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备的协调的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但是我们已知这个理论所应有的一系列特征。
狄拉克理论是第一种既和量子力学又和狭义相对论相一致的理论。它在数学上解释了为何电子具有二分之一的自旋,也即为什么将其转一整圈不能、而转两整圈才能使它显得一样。它还预言了电子必须有它的配偶——反电子或正电子。
任何粒子都有会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对于携带力的粒子,反粒子即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自身(图 5.8),注意不要握手!否则,你们两人都会在一个巨大的闪光中消失殆尽。
第一种力是引力,这种力是万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粒子都因它的质量或能量而感受到引力。引力比其他三种力都弱得多。它是如此之弱,它若不具有两个特别的性质,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它能作用到大距离去,以及它总是吸引的。这意味着,在像地球和太阳这样两个巨大的物体中,单独粒子之间的非常弱的引力能都叠加起来而产生相当大的力量。其他三种力要么是短程的,要么时而吸引时而排斥,所以它们倾向于相互抵消。以量子力学的方法来看待引力场,人们把两个物质粒子之间的力描述成由称作引力子的自旋为 2 的粒子携带的。它自身没有质量,所以携带的力是长程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可以归结为构成这两个物体的粒子之间的引力子交换。虽然所交换的粒子是虚的,它们确实产生了可测量的效应——它们使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实引力子构成了经典物理学家称之为引力波的东西,它是如此之弱——并且要探测到它是如此之困难,以至于还从来未被观测到过。
直到 1956 年人们都相信,物理定律分别服从三个叫做 C、P 和 T 的对称。C(电荷)对称的意义是,定律对于粒子和反粒子是相同的;P(宇称)对称的意义是,定律对于任何情景和它的镜像(右手方向自旋的粒子的镜像变成了左手方向自旋的粒子)是相同的;T(时间)对称的意义是,如果你颠倒所有粒子和反粒子的运动方向,系统应回到早先的那样;换言之,定律对于前进或后退的时间方向是一样的。1956 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作用实际上不服从 P 对称。换言之,弱力使得宇宙和宇宙的镜像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同一年,他们的一位同事吴健雄证明了他们的预言是正确的。她把放射性原子的核排列在磁场中,使它们的自旋方向一致。实验表明,在一个方向比另一方向发射出更多的电子。次年,李和杨为此获得诺贝尔奖。人们还发现弱作用不服从 C 对称,即是说,它使得由反粒子构成的宇宙以和我们的宇宙不同的方式行为。尽管如此,弱力似乎确实服从 CP 联合对称。也就是说,如果每个粒子都用其反粒子来取代,则由此构成的宇宙的镜像和原来的宇宙以同样的方式发展!
有一个数学定理说,任何服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理论必须服从 CPT 联合对称。换言之,如果同时用反粒子来置换粒子,取镜像还有时间反演,则宇宙的行为必须是一样的。但是,克罗宁和费兹指出,如果仅仅用反粒子来取代粒子,并且采用镜像,但不反演时间方向,则宇宙的行为不相同。所以,如果人们反演时间方向,物理学定律必须改变——它们不服从 T 对称。
早期宇宙肯定是不服从 T 对称的:随着时间前进,宇宙膨胀——如果它往后倒退,则宇宙收缩。而且,由于存在着不服从 T 对称的力,因此当宇宙膨胀时,相对于将电子变成反夸克,这些力将更多的反电子变成夸克。然后,随着宇宙膨胀并冷却下来,反夸克就和夸克湮灭,但由于已有的夸克比反夸克多,少量过剩的夸克就留了下来。正是它们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由这些物质构成了我们自身。这样,我们自身之存在可认为是大统一理论的证实,哪怕仅仅是定性的而已;但此预言的不确定性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我们不能知道在湮灭之后余下的夸克数目,甚至不知是夸克还是反夸克余下。(然而,如果是反夸克多余留下,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反夸克称为夸克,夸克称为反夸克。)
由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认为是波,也可认为是粒子。在光的波动说中,不清楚光对引力如何响应。但是如果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人们可以预料,它们正如同炮弹、火箭和行星一样受引力的影响。人们起先以为,光粒子无限快地运动,所以引力不可能使之缓慢下来,但是罗默关于光以有限速度行进的发现意味着,引力对之可有重要效应。
如果一个恒星的质量比昌德拉塞卡极限还小,它最终会成为褐矮星或白矮星,如果它超过这个极限,该超巨星的最后引力坍缩会产生一个中子星或一个黑洞。
罗杰·彭罗斯和我在 1965 年和 1970 年之间的研究指出,根据广义相对论,在黑洞中必然存在密度和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这和时间开端时的大爆炸相当类似,只不过它是一个坍缩物体和航天员的时间终点而已。在此奇点,科学定律和我们预言将来的能力都崩溃了,然而,任何留在黑洞之外的观察者,将不会受到可预见性失效的影响,因为从奇点出发的,不管是光还是任何其他信号,都不能到达他那儿。这个非凡的事实导致罗杰·彭罗斯提出了宇宙监督假想,它可以被意译为:“上帝憎恶裸奇点。”换言之,由引力坍缩所产生的奇点只能发生在像黑洞这样的地方,它在那里被事件视界体面地遮住而不被外界看见。严格地讲,这就是所谓弱的宇宙监督假想:它使留在黑洞外面的观察者不致受到发生在奇点处的可预见性崩溃的影响,但它对那位不幸落到黑洞里的可怜的航天员却是爱莫能助。
广义相对论方程存在一些解,我们的航天员在这些解中可能看到裸奇点:他也许能避免撞到奇点上去,相反的穿过一个“虫洞”来到宇宙的另一区域。看来这给在时空内的旅行提供了大的可能性。但是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解似乎都是非常不稳定的;最小的干扰,譬如一个航天员的存在就会使之改变,以至于他还没能看到此奇点,就撞上去而终结了他的时间。换言之,奇点总发生在他的将来,而绝不会发生在他的过去。宇宙监督假想强的版本是说,在一个现实的解里,奇点总是要么整个存在于将来(如引力坍缩的奇点),要么整个存在于过去(如大爆炸)。我强烈地相信宇宙监督,这样我就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基帕·索恩和约翰·普勒斯基尔打赌,认为它总是成立的。
这样,在引力坍缩之后,一个黑洞必须最终演变成一种能够旋转,但是不能搏动的态。此外,它的大小和形状,只决定于它的质量和旋转速度,而与坍缩形成黑洞的原先物体的性质无关。此结果因如下一句格言而众所周知:“黑洞没有毛。”“无毛”定理具有巨大的实际重要性,因为它极大地限制了黑洞的可能类型。
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基帕·索恩打赌说,天鹅 X-1 不包含一个黑洞!这对我而言是一种保险的形式。我对黑洞作了许多研究,如果发现黑洞不存在,而这一切都成为徒劳。但在这种情形下,我将得到赢得打赌的安慰,他要给我订阅 4 年的《私家侦探》杂志。事实上,从我们打赌的 1975 年迄今,虽然天鹅 X-1 的情形并没有改变太多,但是人们已经积累了这么多对黑洞有利的其他观测证据,我只好认输。我进行了约定的赔偿,那就是给索恩订阅一年的《藏春阁》,这使他开放的妻子相当恼火。
某些证据表明,在我们星系的中心有一个大得多的黑洞,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 10 万倍。星系中的恒星若十分靠近这个黑洞时,作用在它的近端和远端上的引力之差或潮汐力会将其撕开。它们的遗骸以及摆脱其他恒星的气体将落到黑洞上去。
最后使我信服这辐射是真实的理由是,这辐射的粒子谱刚好是一个热体辐射的谱,而且黑洞以刚好防止第二定律被违反的正确速率发射粒子。此后,其他人用多种不同的形式重复了这个计算。他们所有人都证实了黑洞必须如同一个热体那样发射粒子和辐射,其温度只依赖于黑洞的质量——质量越大则温度越低。
我们知道,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的事件视界之内逃逸出来,黑洞怎么可能发射粒子呢?量子理论给我们的回答是,粒子不是从黑洞里面出来的,而是从紧靠黑洞的事件视界的外面的“空虚的”空间来的!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去理解这个:我们以为是“空虚的”空间不能是完全空的,因为那就意味着诸如引力场和电磁场的所有场都必须刚好是零。然而场的数值和它的时间变化率如同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样:不确定性原理意味着,人们对其中的一个量知道得越准确,则对另一个量知道得越不准确。所以在空虚的空间里场不可能严格地被固定为零,因为那样它就既有准确的值(零)又有准确的变化率(也是零)。场的值必须有一定的最小的不确定性量或量子起伏。人们可以将这些起伏理解为光或引力的粒子对,它们在某一时刻同时出现,相互离开,然后又相互靠近,而且相互湮灭(图 7.7)
我们在前几章中看到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时间性质的观点是如何变化的。直到本世纪初(即 20 世纪初——编者注),人们还相信绝对时间。也就是说,每一事件可由一个称为“时间”的数以唯一的方式来标记,所有好的钟在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上都是一致的。然而,对于任何正在运动的观察者,不管他怎么运动,光速总是一样的这一发现,导致了相对论——而在相对论中,人们必须抛弃存在一个唯一的绝对时间的观念,相反,每个观察者都有由他携带的钟记录的他自己的时间测量:不同观察者携带的钟不必要一致。这样,相对于进行测量的观察者而言,时间变成一个更个人的概念。
当人们试图统一引力和量子力学时,必须引入“虚”时间的概念。虚时间是不能和空间方向区分的。如果一个人能往北走,他就能转过头并朝南走;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能在虚时间里向前走,他应该能够转过来并往后走。这表明在虚时间里,往前和往后之间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别。另一方面,当人们考察“实”时间时,正如众所周知的,在前进和后退方向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别。过去和将来之间的这种差别从何而来?为何我们记住过去而不是将来?
时间箭头将过去和将来区别开来,使时间有了方向。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时间箭头:首先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即是在这个时间方向上无序度或熵增加;然后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最后,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宇宙在这个方向上膨胀,而不是收缩(见图 9.3)。
宇宙弦是弦状的物体,它具有长度,但是截面很微小。实际上,它们更像在巨大张力下的橡皮筋,其张力大约为 1 亿亿亿吨。把一根宇宙弦系到地球上,就会把地球在三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从每小时零英里加速到每小时 60 英里。宇宙弦初听起来像是科学幻想物,但有理由相信,在早期宇宙中由在第五章讨论过的那种对称破缺机制可以形成宇宙弦。因为宇宙弦具有巨大的张力,而且可以从任何形态起始,所以它们一旦伸展开来,就会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
然而,弦理论有更大的问题:似乎时空是十维或二十六维,而不是通常的四维时它们才是协调的!当然,额外的时空维的确是科学幻想的老生常谈;它们提供了克服广义相对论的通常限制的理想方法,即人们不能行进得比光更快或者旅行到过去的限制(见第十章)。其思想是穿过更高的维抄近路。
词典
-
绝对零度: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此温度下物体没有热能。
-
加速度: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
人存原理: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
-
反粒子:每个类型的物质粒子都有相对应的反粒子。当一个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碰撞时,两者就湮灭,只留下能量。
-
原子:通常物质的基本单元,是由很小的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以及围着它转动的电子构成。
-
大爆炸:宇宙开端的奇点。
-
大挤压:宇宙终结的奇点。
-
黑洞:时空的一个区域,因为那里的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东西,甚至光都不能从该处逃逸出来。
-
卡西米尔效应:在真空中两片平行的平坦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压力。这种压力是由平板之间的空间中的虚粒子的数目比正常数目减小而引起的。
-
昌德拉塞卡极限:一个稳定的冷星的可能的最大质量的临界值。比这质量更大的恒星,则会讲缩成一个黑洞。
-
能量守恒:关于能量(或它的等效质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的科学定律。
-
坐标:指定时空中一点的位置的一组数。
-
宇宙常数:爱因斯坦使用的一个数学手段,它赋予时空一个嵌入的膨胀向。
-
宇宙学:对整个宇宙的研究。
-
暗物质:在星系、星系团以及可能在星系团之间的物质,这种物质不能直接被观测到,但是可以由它的引力效应被检测到,宇宙中的质量多达 90%可能处于暗物质的形式。
-
对偶性:导致相同的物理结果的,表面上不同的理论之间的对应。
-
爱因斯坦-罗森桥:连接两个黑洞的时空的细管还请参见虫洞。
-
电荷:粒子的一个性质,由于这性质粒子排斥(或吸引)其他带有相同(或相反)符号电荷的粒子。
-
电磁力:在带电荷的粒子之间引起的力;它是四种基本力中第二强的力。
-
电子:带有负电荷并围绕着原子核转动的粒子。
-
弱电统一能量:大约为 100 吉电子伏的能量,在比这能量更大时,电磁力和弱力之间的差别消失。
-
基本粒子:被认为不可再分的粒子。
-
事件:由它的时间和位置所指明的在时空中的点。
-
事件视界:黑洞的边界。
-
不相容原理:两个相同的自旋为二分之一的粒子(在不确定性原理设定的极限之内)不能同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
-
场:某种充满空间和时间的东西,与它相反的是在一个时刻只在一点存在的粒子。
-
频率:对一个波而言,在 1 秒内完整循环的次数。
-
伽马射线:波长非常短的电磁射线,是由放射性衰变或由基本粒子碰撞产生的。
-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基于如下思想的理论,即科学定律对所有的观察者,不管他们如何运动,都必须是相同的它将引力解释成四维时空的曲率。
-
测地线:两点之间最短(或最长)的路径。
-
大统——能量:人们相信,在比这个能量更大时,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之间的差别消失。
-
大统——理论(GUT):一种统一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的理论。
-
虚时间:用虚数测量的时间。
-
光锥:时空中的面,在上面标出光通过一给定事件的可能方向。
-
光秒(光年):光在 1 秒(1 年)的时间里走过的距离。
-
磁场:引起磁力的场,现在和电场合并成电磁场。
-
质量:物体中物质的量;它的惯性或对加速的抵抗。
-
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炽热的早期宇宙的灼热的辐射,现在它受到如此大的红移,以至于不以光而以微波(波长为几厘米的射电波)的形式呈现出来。
-
裸奇点:不被黑洞围绕的时空奇点。
-
中微子:只受弱力和引力影响的极轻的粒子。
-
中子:一种和质子非常类似的但不带电荷的粒子,在大多数原子的核中大约一半的粒子是中子。
-
中子星:在超新星爆发后,有时一个恒星中心的物质的核坍缩成一团密集的中子,这种余下的冷的恒星称作中子星。
-
无边界条件:宇宙是有限的但是没有边界的思想。
-
核聚变:两个核碰撞并合并形成单独的更重的核的过程。
-
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只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核中强作用力将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
-
粒子加速器:一种利用电磁铁能够对运动的带电粒子加速,给它们更多能量的机器。
-
相位:对一个波,特定的时刻在它循环中的位置:一种它是否在波峰、波谷或它们之间的某点的标度。
-
光子:光的一个量子。
-
普朗克量子原理:光(或任何其他经典的波)只能被发射或吸收分立的量子,其能量与它们的频率成正比,和它们的波长成反比的思想。
-
正电子:电子的(带正电荷的)反粒子。
-
太初黑洞:在极早期宇宙中产生的黑洞。
-
比例:“x 正比于 Y”,表示当 Y 被乘以任何数时,X 也如此;“X 反比于 Y”,表示当 Y 被乘以任何数时,X 被那个数除。
-
质子:一种和中子非常类似的但带正电荷的粒子,在大多数原子的核中大约一半的粒子是质子。
-
脉冲星:发射出无线电波规则脉冲的旋转中子星。
-
量子:波可被发射或吸收的不可分的单位。
-
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夸克和胶子相互作用的理论。
-
量子力学:从普朗克量子原理和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发展而来的理论。
-
夸克:感受强作用力的(带电的)基本粒子。每一个质子和中子都由 3 个夸克组成。
-
雷达:利用脉冲射电波的单独脉冲到达目标并折回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对象位置的系统。
-
放射性:一种类型的原子核自动分裂成其他类型的原子核。
-
红移:由于多普勒效应,从离开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线的红化。
-
奇点:时空中的一点,在该处时空曲率(或者一些其他的物理量)变得无限大。
-
奇点定理:这定理是说,在一定情形下奇点必须存在——特别是宇宙必须起始于一个奇点。
-
时空:四维的空间,上面的点是事件。
-
空间维:三维中的任何一维——也就是除了时间维外的任何一维。
-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基于如下思想的理论,即科学定律在没有引力现象时,对所有进行自由运动的观察者,无论他们的运动速度如何,都必须相同。
-
谱:构成一个波的分频率。太阳谱的可见光部分可以在彩虹中看见。
-
自旋:相关于但不等同于日常的自转概念的基本粒子的内部性质-
-
稳态:不随时间变化的态:一个以固定速率自转的球是稳定的,因为即便它不是静止的,在任何时刻它看起来都是等同的。
-
弦论:物理学的理论,在该理论中粒子被描述成弦上的波。弦具有长度,但没有其他维。
-
强力:4 种基本力中最强的,作用距离最短的一种力。它在质子和中子中将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形成原子核。
-
不确定性原理:海森伯表述的一个原理,该原理说,人们永远不能够精确地同时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对其中的一个知道得越精确,则对另外一个就知道得越不精确。
-
虚粒子:在量子力学中,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到的,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量效应的粒子。
-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中的概念,认为在波和粒子之间没有区别;粒子有时可以像波一样行为,而波有时可以像粒子一样行为。
-
波长:在一个波中,两个相邻波谷或波峰之间的距离。
-
弱力:4 种基本力中仅次于引力的第二弱的,作用距离非常短的一种力。它作用于所有物质粒子,而不作用于携带力的粒子。
-
重量:引力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它和质量成比例,但又不同于质量。
-
白矮星:一种由电子之间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的稳定的冷的恒星。
-
虫洞:联结宇宙的遥远区域的时空细管。虫洞还可以联结到平行或婴儿宇宙,并且能够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