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权力和暴力

定义

  • 权力:影响他人行为并抵制他人影响自己的一种能力
  • 暴力:针对于人们所使用的心理和身体攻击

权力和相互依赖

权力的来源

  • 较小利益原则 :在任何伴侣关系中,对于继续和维持亲密关系利益较小的一方,在伴侣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
  • 相互依赖理论的权力观
    • 命运控制:无论伴侣怎么做,对方都能控制伴侣的关系结果
    • 行为控制: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鼓励伴侣也朝着理想的方向来改变其行动就是行为控制

资源的类型

男女两性和资源的控制

  • 大部分的异性恋的亲密关系中居于优势地位的是男性
  • 两性难以实现公平的原因
    1. 男性和女性一般面临着相对资源的差异
    2. 社会规范支持并维持男性的支配地位
      • 如果女性处在领导岗位,直截了当地命令别人行事,人们对她们的评价常常比对男性更苛刻
      • 美国人往往希望他们的外科医生、律师和飞行驾驶员为男性,而非女性
      • 小学老师也往往被人视为女性
      • 文化规范仍然束缚着女性
    3. 人们不确定男女平等应该是什么样子
  • 尽管夫妻们表示关注伴侣关系平等,但大部分异性恋夫妻仍能容忍大量的不平等,而且他们完全认识不到他们伴侣关系不平等的程度
    • 在视男性主导为理所当然的文化中,一视同仁地尊重伴侣双方利益的真正平等,毫无疑问还不多见,有时甚至显得有点怪异或过分
  • 男性由于体型更大、力量更强通常还有许多强迫权力
    • 但强迫是个体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的一种笨拙、有害的方法
    • 恐惧和惩罚令人嫌恶,并且会滋生不满
  • 强迫通常是影响亲密关系愚蠢而适得其反的手段

权力的过程

谈话

  • 两人之间的谈话可能会受到双方权力平衡的影响
    • 不管交往的结果怎样,女性在与男性谈话时都会显得轻声细语,一般不会表现得与其他女性谈话时那般轻松自如,不会表现出含蓄内隐的气势和权力(存疑)
    • 详而言之,她们能容许自己更多地被男性打断,而不是反过来打断男性(存疑)
  • 人们判断打断谈话的人比被打断的人地位更高、权力更大(存疑)

非言语行为

  • 权重之人较权轻之人的人际距离更大,表现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姿势更不对称,占据更大的空间

非言语的敏感性

  • 女性在判断他人情绪和意图方面一般比男性更精确
    • 女性对非言语沟通的解码要比男性更准确
    • 这一技能是女性的巨大的财富
    • 因为夫妻之间非言语沟通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能预测他们彼此的满意度
  • 女性是非言语沟通的熟练工
    • 她们能获得宝贵的信息,这使得她们能成为令人愉快的伴侣,增加她们对男性的影响力
    • 另一方面,她们面对男性的表现就如同下属和上司在交往
    • 讽刺的是,这种实用而称心的才能或许使得刻板模式持续存在:女性的举止好像使她成了男性的仆从

权力的风格

  • 能够成功地影响伴侣的人同样会与伴侣论理争辩、谈判协商以获得他们的服从(使之心服口服)
  • 相反,权力较少的人不太可能寻求伴侣的合作,他们只会跑到一边做自己的事情
  • 关于性行为
    • 当人们不想使用避孕套时,他们通常根本不提自己的看法
    • 相反,他们一般设法引诱他们的伴侣,使伴侣变得非常兴奋,从而使性事不被避孕套打断的情况下进行到底
    • 因此,如果要确保安全的性行为,自己要保持清醒,并请记住,你背后有支持你的社会规范,你的意见可能比伴侣的任何辩护都更有道理
    • 不要陷入思维的误区,以为伴侣比你更能控制局势
  • 异性亲密关系中,男性一般比女性更为坦诚自信,而女性通常显得更为犹豫不决
  • 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并非是真正的性别差异,而是两性相对资源所重重包裹的性认同差异

其他

  • 权重之人的自负还表现在他们对自已适配价值的自我觉知上
  • 与权重之人相比,那些人微言轻的人会遭受到更多的抑郁,行动更为谨慎,非常害怕受到别人的惩罚
  • 个体选择的策略仍更多地受到在特定交往中的 地位 而非 性别角色 的影响
  • 权力的不平等与亲密关系中的不满有联系

权利的结果

  • 伴侣关系看似公平甚或完全平等,但事实上丈夫的影响比妻子的更大
  • 当男性放弃优越的权力时,亲密关系中的两性一般会双赢
    • 女性与男性相比,幸福程度大幅增加,冲突数量、婚姻问题和离婚倾向极大地减少
    • 男性的变化方向也一样:在平等的伴侣关系中,男性也更加幸福,不太容易离婚
    • 权力分享时双方都是赢家,没有人输,可能有一点例外:
      • 男性比过去要做更多的家务,他们不是很喜欢这一点
      • 他们的女性伴侣对这一变化感到欣喜

权力的两面性

  • 权力的不平衡会引起很多问题,但权力本身其实 没有 其内在的讨厌之处
  • 权力并不必然就具有侵蚀性、对人有害,相反,忠诚、幸福的爱人常常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使他们的伴侣获益,从而提升亲密关系
  • 权力也存在其阴暗的一面
    • 有些人( 大部分是男性 )努力想成为他们亲密关系中的胜利者,他们控制欲强、刚愎自用, 其伴侣通常不幸福
    • 权力对于他们很重要,如果他们不能通过更为合理的影响力来得偿所愿,他们就可能痛苦但有时有效地利用暴力来施加控制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暴力的普遍性

  • 大多数女性(52%)和甚至更多的男性(66%)报告在他们的生命中曾受到身体攻击
  • 22% 的女性和 7% 的男性曾经遭到自己的亲密伴侣暴力攻击
  • 亲密伴侣中男性越多,暴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 同性恋的女性遭受的暴力大约只有异性恋女性遭受的一半
  • 但同性恋男性经历的暴力要两倍于异性恋的男性
  • 最普遍的暴力形式是打耳光或者击打身体,但极少的场合下会使用刀枪

伴侣暴力的种类

  1. 情境性伴侣暴力 (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SCV):一般从失去控制的剧烈冲突中突然爆发
  2. 亲密恐吓 (intimate terrorism,IT):伴侣一方把暴力作为控制和压迫另一方的工具
  • 身体强制和胁迫仅仅是威胁、孤立和经济依附等一般暴力模式的手段之一
  • 一旦在亲密关系之中出现亲密恐吓,它比情境性伴侣暴力发生得更频繁
  • 亲密恐吓更可能是单方的,久而久之容易升级,对伴侣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1. 暴力抵抗 (violent resistance):伴侣有力地对亲密恐吓进行反击
  • 暴力抵抗在一些亲密恐吓的情形下会发生,但并非所有的亲密恐吓都会产生暴力抵抗

  • 所以它是三种暴力中最不普遍的

  • 配偶守卫(mate-guarding):努力管理和控制伴侣接近潜在情敌的机会,反之亦然

  • 暴力有时候也被人用来迫使配偶保持忠贞

  • 如果伴侣的占有欲开始变得粗暴,我们就应警惕:暴力或许就在眼前

亲密关系暴力中的性别差异

  • 男女两性都同样有可能发生冲动的情境性伴侣暴力
  • 但亲密恐吓则几乎全部都是由男性发起,女性也会进行亲密恐吓,但比男性少得多
  • 正因为这种不对称,暴力抵抗更多见于女性而非男性
  • 女性对她们的伴侣实施身体暴力的可能性实际上要稍多于男性
  • 女性更可能进行间接的攻击,比如通过散布谣言和小道消息试图破坏对方的声誉,但这并不是暴力(存疑)
  • 女性看来和男性一样具有暴力倾向,但她们不太可能造成身体受伤,也不太可能利用暴力作为持续 影响和支配他人的工具

暴力的相关因素

情景性伴侣暴力

I 立方模型(I3 model)
  1. 激发因素(instigating triggers):引起伴侣一方或双方挫败或紧张不安
  2. 促动因素(impelling influences):使伴侣更有可能体验到暴力冲动
  3. 抑制因素(inhibiting influences):鼓励伴侣戒除冲动行为
激发因素
  • 男子如果在订婚时进行过身体攻击,在婚后 30 个月里有 76% 的人会再施加暴力,而且暴力行为还很严重
  • 亲密暴力偶尔是孤立的事件,但一旦发生,更多情况下会持续,至少会零星地再发
促动因素
  • 具有性别刻板印象的传统男性和不时默认暴力为正常做事方式的人一样容易发生亲密暴力
  • 回避亲密高的男性和忧虑被弃的女性,这样配对的伴侣更具暴力倾向
抑制因素
  •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自控能力低的少年对恋爱对象暴力行为是自控能力高的少年的 7.5 倍
  • 具有高超问题解决技能的伴侣 和 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满意的伴侣 不太可能进行暴力侵犯
  • 饮酒会助长对亲密伴侣暴力
  • 对伴侣的承诺使得暴力更不可能发生

亲密恐吓

  • 恐吓自己伴侣的人大体分为两类
    • 采取暴力和伤害威胁只是防止伴侣离开自己
    • 另一些人反社会或相当自恋,暴力只是他们用来达成心愿的另一个工具
  • 成长于教导传统性别角色的家庭里的男性,一般比较敌视和仇恨女性
    • 他们比其他男性更可能视女性为对手,把女性当作满足和娱乐自己的工具(存疑)
    • 他们一般具有攻击性,会虐待他们的伴侣和宠物(存疑)
  • 男性是否可能成为施虐者通常在一开始就有很明显的信号
  • 在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有暴力倾向
  • 家庭暴力的循环中,施虐者的遗毒实际上在他们死后还在延续,后代爆发暴力的风险在增加

暴力的基本原理

  • 总的来说
    • 进行亲密恐吓的男性似乎赞成男性规则,凭此提升他对女性的权威,但许多男性对此却又感到能力不足
    • 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符合这些规则的要求,甚至为此感到恐惧,为了支撑起他们男性的自我概念,他们可能试图控制别人,尤其是那些身体上比他们弱小的人”
    • 他们还感到男性理应比女性强势、优秀,所以他们有权利使用暴力来控制和处罚女性
  • 死缠烂打,讨厌的侵犯
    • 在某些亲密关系中还会发生另外一种令人不悦的行为,即侵犯式地追求别人
    • 骚扰者可能怀有恶意、疯狂或悲观
    • 死缠烂打不是小事,要摆脱骚扰非常困难
    • 亲密关系另一阴暗的代价是当伴侣一方想要退出时,亲密关系并不会完全结束
  • 亲密恐吓会对受害一方造成恐惧和伤害
    • 自尊程度降低,对男性失去信任,甚至会患上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 面对如此暴力,女性在调查中普遍的想法(存疑)
    • 遭遇这些亲密攻击时通常会感到吃惊,往往会努力去理解它
    • 她们受到爱情规范的影响,鼓励她们“原谅并忘掉”
    • 她们还在文化规范下挣扎,认为她们的困境完全是咎由自取
    • 由于这些原因,女性感到被人背叛
    • 但她们有时还会因伴侣的攻击而责备自己,并且由于羞耻、幼稚或者无知,她们常常对自己的苦难保持沉默

受害者不离开的原因

  • 如果受害者对亲密关系的经济依赖和心理忠诚并不太高,但害怕发生更为严重的暴力,这也可能使亲密恐吓的受害者不敢离去
    • 应该尽一切努力援助和保护那些试图逃离施虐伴侣强迫权力的人们
  • 一个不幸的事实:有些人不离开暴力伴侣是因为她们不想离开
    • 忧虑被弃高的女性容易被占有欲和控制欲强的男性所吸引
    • 男性的侵犯式的嫉妒和监视使焦虑的伴侣感到安心,他仍然关心自己
    • 荒谬的是,这种依恋类型的女性在过去遭遇的心理虐待越多,就越偏爱施虐的男性
    • 并且,这样的男性也反过来也偏爱焦虑的女性,可能是因为她们能容忍他们的虐待
    • 然而,如果这类关系中的女性开始珍重自己,她们也可能认识到伴侣对待她们残酷、不公的行为无法接受
  • 权力是得偿所愿的重要手段,但暴力不应该牵涉其中

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科学结论

  • 较小利益原则
  • 大部分的异性恋的亲密关系中居于优势地位的是男性
  • 文化规范仍然束缚着女性
  • 强迫通常是影响亲密关系愚蠢而适得其反的手段
  • 女性在判断他人情绪和意图方面一般比男性更精确,这一技能是女性的巨大的财富
  • 权力模式并非是真正的性别差异,而是两性相对资源所重重包裹的性认同差异
  • 当男性放弃优越的权力时,亲密关系中的两性一般会双赢
  • 权力并不必然就具有侵蚀性、对人有害,相反,忠诚、幸福的爱人常常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使他们的伴侣获益,从而提升亲密关系
  • 暴力非常普遍
  • 亲密伴侣中男性越多,暴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 女性对她们的伴侣实施身体暴力的可能性实际上要稍多于男性
  • 具有高超问题解决技能的伴侣 和 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满意的伴侣 不太可能进行暴力侵犯
  • I 立方模型(I3 model)
  • 在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有暴力倾向
  • 死缠烂打不是小事,要摆脱骚扰非常困难
  • 亲密关系另一阴暗的代价是当伴侣一方想要退出时,亲密关系并不会完全结束
  • 亲密恐吓会对受害一方造成恐惧和伤害
  • 有些人不离开暴力伴侣是因为不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