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性
封面图
摄影师 | Inactive account – ID 3803658
图源 | Pixabay
正文
首先先说一下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起这样一个容易遭人记恨的标题,大抵是在于昨天。那天我室友忽然在宿舍群发了一张截图,内容是他女朋友参与本校表白墙校花校草评选的文案和图片。
我室友表示他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我们宿舍一群人几乎都不理解。
曾有幸目睹过他女友的容貌,确实长相俊美,颇有沉鱼之色,但也不至于倾国倾城。
这事发生后,他表示很震惊,说了他女友一顿,然后在群里聊天。他说她以前有过跟这个差不多的举动,只是程度轻一点,跟我们絮絮叨叨地聊了很久,说她有容貌焦虑,就想炫耀自己,以缓解这种情绪。还说女生都这样。
对于“都这样”的后者我不敢苟同,但炫耀自己这种行为我表示理解。
这举动涉及一些心理学知识,不过说深了颇有“掉书袋”之嫌。然而这种行为容易恶性循环,容易越陷越深,层层牢套,等到发觉就发现自己早已经堕入深渊。
说同情她吗?我不同情,因为我自己有类似的东西,只是在另一领域,摆脱它并不容易。
只是,我想容貌这种事情,应该是不至于的。
“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祖先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眼光放近一点,近些年网上也有一句话与其类似。
“始于五官,终于三观。”
长相所起到的作用,只在关系不深时。这方面我不否认俊美之人所取得的优势,无论男性女性。所以我想他们相比我们才更容易具有容貌焦虑。
《亲密关系》中近乎残酷地宣布了一个事实: 人们天生喜欢俊美之人,并且对于长相美的认同,不同文化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但同时也宣告了另一个事实: 这种美是有代价的,人们对俊美之人更可能撒谎,俊美之人远不如普通人那样容易信任别人。 这就相当于以自己的眼光换取长相。
但这里需再次声明,相貌的作用范围,基本上仅仅局限于泛泛之交。真正能左右心情的,往往是深信之人的言语和动作。一言一语,都挂在你心上。然而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往往是价值观。
这里姑且“掉”一下“书袋”,伯纳德·默斯坦有一个著名的 “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 ,得到人际关系科学学界的广泛认同。也即随着亲密程度的增加,两性都希望能得到尽可能多的热情、忠诚,此刻就是人格和价值观。而在价值观之后,还有一个层级,叫角色。感兴趣可以自己搜一下。这个时候长相所处于的“刺激”等级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其实容貌长相和价值观问题,在各种领域都有涉及,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音乐理论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初期有一个好的旋律很重要,但后期并不一定,旋律是最显见的,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这里可以将旋律与长相划等号,将和弦、调式等等归入其他“后期最重要的东西”里。
甚至在将命脉交给“好看”手里的美术界,也有这样一个共识: “画技其次,立意重于全局。” 这个问题在漫画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历史上有太多画风糟糕但备受喜爱的漫画了,如《乒乓》等等。但这个时候读者往往会认为不那么优美的画风,能成为其标志性的特徽。
这里放两张我很喜欢的图。其中有一张涂鸦。一张画风复杂,一张画风简单,但并不妨碍我同时喜欢它们。
所以,相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重要。对于这一点,俊美之人往往有明显的认知偏差(相对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本人不好看,笑)。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成功不止一种配方,没必要死盯着长相不放。大可以如舞者,用优美的姿态折服别人;或是如球星,用一技之长傲视群雄;再或者,如学者,用强识的博闻,获猎所有人的好感,遇人便能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聊天是一种享受。
为什么今天容貌焦虑如此严重?
我想是因为互联网。互联网鼓吹和放大了所有人的焦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容貌焦虑也在其中。一张俊美之人的照片有时能引起一群人的狂欢,然后哀叹自己的皮囊。而真正好的,不甚在意容貌长相,在意性格的这些人,掀不起互联网的一丁点浪花。这也可能与他们很多时候在进行“灵魂沟通”而没有时间发声的缘故在里面。只有我这种闲暇之人,写些聊以慰藉的文字给人看。
总结起来,大莫就一句话: 人们容易接触到来自互联网的“容貌幸存者偏差”。
文章到这里接近尾声。
我只是一个不那么“好看”的普通男性。写此文的意义仅在于,希望能够传达自己内心的一份想法,如果能更狂妄一点,希望能代为传递那部分更在意性格的人们的想法。
而为什么取名《给女性》,是因为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具有容貌焦虑。因为比例相差过大,还请原谅笔者贸然以偏概全。
最后,稍微说一点。男性方面各种压力也很大,身高焦虑,力量焦虑,权力焦虑,也包括容貌焦虑,甚至还有更为严重的经济焦虑(因为社会对男性要求更严苛),其程度不亚于容貌焦虑。
两性各有各的难处,我们需要互相谅解而非挑起对立。
望共勉。
南国微雪 Miyuki
2022 年 3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