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是怎样成长的
写在前面
11356 字 | 经济学 | 思考 | 进化
一直以来受到《小岛经济学》启发,想写作这样一篇文章,阐述现代经济的演进过程。同时,推崇最小化脉络的原则,希望能在最小的幅度内,讲好一个故事,让所有读者都能看明白。对于作者这样尤为愚笨的人而言,这样的主线最清晰明白,最易学习。
经过大量的阅读之后,终于有了写作此文的底气。
故事设定在一个名为里相的土地上,取名为里相人。里相民族最开始只有 3 个人。
最开始给出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其后书写故事,并对故事里可能产生迷惑的元素进行阐述。
因笔者才疏学浅,如有勘误之处,尽情斧正。因涉及元素过多,后期可能会进行修正。
全文 11356 字,篇幅过于浩大,请谨慎选择是否阅读。
正文
第一阶段:原始采集。
「3 个里相人初到这片土地上,没有吃住,只能先采集野果果腹为生,住在山洞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睡觉还被蚊虫叮咬,条件极为艰苦。」
第二阶段:采集贮藏。
「名为图的里相人不想出去干活儿,于是在上午的时候多摘了一些,放在洞穴里,下午就吃这些多摘的果子。另外 2 个同伴仍然出去采集。几次实验之后,他发现这个方法很好用,可惜后面没能吃完的果子都烂掉了。」
虽然图自己没有意识,但此处已经涉及到了最为简单的 “资产”。资产是人们需要的,可以用来交易的东西或服务。如果图愿意,他可以分享给同伴,好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好,坏处是大家仍然一起吃了上顿没下顿;如果他有商人思维,他可以选择“出售” 给同伴(因为此处还没有“货币”,所以他换到的可能是一个承诺,例如未来同伴必须帮他一个忙),好处是自己有了另类的“资产”,坏处是同伴可能会觉得他奸诈:人少的时候,明明大家一起共度难关才是正道。
第三阶段:狩猎。
「图在下午不用出去打猎的时候,继续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但没想出好方法。他决定出去闲逛,看看会不会有意外收获,然后他看见了一只羊。虽然弄死它很困难,但 3 个里相人还是第一次吃上了肉。」
第四阶段:工具诞生。
「图第二天又原模原样地去了相同的地方。这次,他又看见一只,但没着急杀死它。他决定跟踪这只羊。最后找到了一大群羊常住的栖息地。他没有杀,回到洞穴里。用上午多摘的果子果腹,思考起怎样才能把这些羊尽可能多地一击毙命。最终他外出搜集材料,造出了最粗劣的棍棒、长矛和飞镖。」
第五阶段:游牧养殖。
「同伴们都觉得图奇怪,只知道他上午奋力采果子,很晚才回家,下午又不知道搞什么东西,觉得他离群,不太待见他。但图总能隔三差五带一顿肉回来,又离不开他,就勉强忍着。只有图知道,附近的羊被他越杀越少了。图的武器经过他改进,日益尖锐。但羊确实更少了。他打起了养殖的主意。」
第六阶段:农耕时代。
「虽然同伴们天天想杀了图养的羊吃肉,但图极力劝阻之后还是没这样做。他们忍受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为自己和羊群都采集食物,但最终他们尝到了甜头。羊群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吃一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采集食物的负担更重了。
「图也不堪重负,寻找出路。有天他忽然想到,动物能这样养起来,那植物呢?最终他又开始 “离群”,外出观察和闲逛,发现了名为“种子” 的东西。
「图教会了同伴使用和制造工具,同时让同伴相信自己,告诉他们把这个东西种在地里会有收获。同时,他们用这段时间制成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开始开辟农田,用羊毛编织衣物。」
从游牧到农耕,是生产力上的第一个飞跃。动物在这时候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杀光就没了,不可再生或者再生时间极为漫长,而且需要食物。开启农业之后,虽然仍然需要劳作,为食物担心,但不用像采集与狩猎时那样愁掉头发了。
第七阶段:分工与专业化。
「工具和原始手工让里相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3 个里相人围绕着农田和畜牧地点开始定居。之后 3 个里相人变成了 4 个、5 个、6 个…… 其间图还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了肥料、水分、节气和作物需求等等农业原则。
「很快,里相人发现他们忙不过来,一个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畜牧、种地、制造工具,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尝试制作新事物,就像刚开始他们所经历的那样。已经成年的 6 个里相人决定分工。其中 1 个专门种地、1 个专门畜牧、1 个专门制作工具、1 个专门纺织衣物等等等等。
「分工合作,让每个人在对应的领域里,有了大把时间钻研,于是他们各自成了对应的顶级专家。而图则因为前期对于研究的敏感性,成为专门负责让里相民族过得更好的前沿探索者。」
在整体产业链不复杂时,因为每个人都能即时地看见自己的成果产出,并且能看见自己的成果产生价值,分工会让每个人情况变得更好。各自能在对应领域里研究精进,让整体的生产力和效率得到提升。
但当后期分工越发复杂化和精细化,人便越来越原子化,不能看到自己的产出,也不知道自己的成果会变成什么,人会变得消极。
第八阶段:贸易。
「直到有一天,他们救了一个被野兽咬伤的探险者。获救之后,探险者带着自己的族人来报恩。
「探险者是王心人。王心人在海边定居,经历了跟他们一样的发展过程,只是他们最常吃的食物是鱼。里相人没有鱼。于是里相人和王心人约定,1 条鱼换 1 个羊腿或者 2 根胡萝卜。
「里相人和王心人的贸易开启了。」
最原始的以物易物交易产生了。这时候他们的目的只有交换生活物资。因为有些物品在获取上更有难度,也很难有规模,所以换大众物品上会有些亏,于是只能在数量上加码,直到双方价值接近。
到这个时候,经济已经开始初具复杂的样子了,有更多的工具、食物等等物品,也有制造工具的技术资本(虽然故事中没有体现),还有外部的贸易产生。
为了控制规模,故事仍然将里相人限制在小范围内,但现实中可替换成民族、人种或者国家。同时为了不增加故事的复杂性,里相人内部各自研究出的、自己的工具与物品,没有陈述。
第九阶段:货币产生。
「因为里相人的胡萝卜种植技术已经成熟,而胡萝卜量大又重,每次做交易的里相人都抱怨拉过去太麻烦。而里相人点对点交易的王心人,交易时也有可能恰好没有那么多鱼,比如遇到了风暴,渔网被撕裂了。而且王心人做交易时也嫌鱼太重了。
「双方都很烦恼,他们决定用一个 “中间商”——玉石。一个王心人,最近像图一样 “游手好闲”,在一个很遥远的洞穴里发现了一种很漂亮的石头,而且不太重。经过大家证实,玉石稀有而珍贵,价值得到认可,作为等价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很有保障。
「不过没有参与这场会议的里相人和王心人,只收到了这样的讯息:你用这颗漂亮的石头可以去换他们的鱼或者胡萝卜,对面承认这个,也不会抵赖。一颗玉石,可以换一条鱼。以后过去交易,只用带玉石就好了,他们如果想吃胡萝卜,会拿相应的玉石过来买。」
货币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结点。虽然双方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但货币使得各自的商品或服务,不再只有即时性——货币是一种凭证,标志着未来可以获得别人的物品或服务,因此货币本身开始有了贮藏价值。
现代经济学里,货币具有三个意义:价值尺度(表明商品价格)、支付中介(实现大规模商品交易,相比以物易物变得更方便)、贮藏手段(以便未来可以获得别人的商品或服务)。
第十阶段:市场到来。
「里相人和王心人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他们决定在两地之间设立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场形成。
「这个市场不仅成为了交换食物,也成为了交流信息和分享经验的地方。双方都可以展示自己生产的所有商品,甚至有人兜售无形的技术资产和解决方案(如怎样通过动物的一些行为看出即将下雨)。其中一些人专门从事交易,成为最早的商人。」
第十一阶段:纸币诞生。
「对于大体量的商人来说,玉石还是太过于沉重,更麻烦的是——它快不够用了。玉石的开采远远跟不上使用。
「图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特殊的树皮做成 “券”,上面写明面额,可以兑换多少玉石。这种“券” 轻便易携,很快得到大家认可。里相人给它取了个俗气的名字:“钱”。」
交子,是中国北宋时四川省流通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 “正式” 发行的钞票。货币从纸币开始,正式完成抽象化。虽然这个时候还和玉石绑定,就和现实中美元与黄金绑定一样。
不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了。纸币可以现场制造,制造的速度远比开采玉石或者黄金快,于是纸币与实体货币的量愈加不对等:市场急需货币扩大交易,而开采远远无法跟上。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多种原因崩溃,例如其他国家渐渐利用汇率套取黄金保值、后来美联储拒绝向其他央行提供黄金等等。
可以预见,以玉石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最后也必然崩溃。
不过,纸币终究诞生了。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的保证,只要大家承认,就有着其作用,而不用管它究竟是什么:一张纸、黄金或者玉石。纸币能跟随市场的需要速度印刷制造,这又是实体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十二阶段:政府成立。
「随着里相人和王心人的人口越来越多,各种纠纷也增多了,例如有人在秤下面放吸铁石,卖别人生瓜蛋子。这些矛盾和纠纷开始隐隐地让大家相互不信任起来。里相人和王心人都觉得这样下去生活会变得更加不方便:人和人之间相互怀疑,只有自己最放心。这样会减少贸易活动,又回到原来劳累、自力更生的时代。
「大家推举德高望重的图出面调解并且预防这些纠纷与矛盾。图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禁止偷盗、欺诈等,并在有人违反时进行惩罚。这是最早的政府雏形。」
政府负责制定交易规则、解决纠纷、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第十三阶段:税收远见。
「图发现调解纠纷、维护秩序需要专人负责,但这些人就没时间生产了。于是他提议每个人都拿出一小部分产品和纸币作为公共开支。虽然有人不情愿,但大家最终还是同意了。
「图将其命名为 “税收”。他对于这个制度有着更为深入的考虑。他开始尝试将税收收支平衡,并将税收的盈余投放到基础设施,例如修建里相人部落与王心人部落之间的道路。
「双方刚开始都有居民不理解,但很多里相人都相信图的权威与远见,说服了王心人。经过漫长时间的修建与居民的质疑之后,这些基础设施终于竣工。里相人与王心人也终于开始享受到其益处。
「最开始质疑的人们,对图道了歉。图微微一笑。」
这就是最早的税收制度。税收的本质是为了维持公共服务的运转。这里也初步涉及到了工资的概念。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参与公共秩序维护的人没有参与生产,但并不代表他们对整个经济环境没有贡献。就像野草,虽然都会再次生长,但是除草与疯长之后的景观完全不同。
因为税收的结果并不直观。不知道自己的钱去了何处,又用在哪里,人性使然,多数人都不愿意交税。
第十四阶段:借贷交易。
「里相人终于遇到了自然灾害。一个里相农民的农田全被突如其来的野猪全部踩踏和吃光,没有收成。他想向邻居借些粮食,承诺来年收成后还双倍。邻居同意了,但是也忧心自己能不能如承诺一样来年收到粮食。毕竟,借出这些粮食之后,自己也只能勉强维生。」
借贷交易是经济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它从 “先有后交易” 扩展到了 “先交易后还”,从“过去积累到现在” 扩展到了 “从现在借贷到未来”,摆脱了必须“先有” 的刚性控制。然而,借贷也有着自己的成本:风险与信用。对于出借方,成本是可能收不回出借物的风险;对于贷入方,如果违约,相当于砸了自己未来的所有可能交易。
无论如何,经济与商业方式变得更多样了。
第十五阶段:零息银行。
「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里相人和王心人还是嫌弃树皮制成的钱太沉重,不方便,有时候里相人图方便,派一个人给一个家族的人买够一周食用量的螺蛳粉,交易员得拖着一个大箱子在修好不久的公路上走。还怕被抢。虽然有税收制度养活的警察维持秩序,但仍然不能保证自己的钱绝对安全。抢钱的人多,抢螺蛳粉的人少。回程倒是不必太担心。
「图想了一个办法:里相人和王心人部落各建立一个屋子,各自专门把钱都锁在屋子里,同时派一个人专门维护一个账本。需要的人都在这里开一个账户。每次把钱存进去,账本记录员就在账簿里将这个人的资金数量相加。里相人每次想买螺蛳粉,就去王心人部落的这个屋子取钱,同时账本记录员将资金数量减下去。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方法好,不怕被抢了,非常安全。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作 “银行”。两地的银行定期清算与核对各自的账本,确保每个人的资金在两地一致。」
当所有经济体的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几乎是一个必然出现的事物。否则出门旅行必须带一大堆钱了。此处的银行还是零息银行,只负责收支客户自己的资金,不产生利息。
我们后来会看见,银行体系怎样变得一步步庞大而复杂。
第十六阶段:借贷银行。
「银行太大了!一个账本记录员根本忙不过来。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来专门从事这份工作。这陷入了跟公共服务一样的矛盾,但银行从业者的工资又不能从税收中扣——有人根本不会从事那样大的交易,不喜欢银行,也没有开立账户,但公共服务却又实实在在享受了。
「图在听到银行体系的人员抱怨没有时间生产时,听到了另一个消息:有人想造一个水风车,用瀑布的力量带动水风车,从而实现纺织机的自动化,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水风车造起来很烧钱,他没有钱。
「经过慎重考虑,图允许银行从事商业活动赚取收益,用来发放自己从业者的工资,允许银行把一部分存款贷出去,但是必须保留一部分用来应对储户提取。
「银行的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同时又想了一个招,像那个借粮食的农民一样给付利息给储户,吸引他们来存款。只是,这次利息用钱,而不是粮食。」
「银行把一部分钱贷给了想造水风车的人。他最终也大获成功,扩大了生产,赚到了很多钱,还了银行的本金和借贷的利息。
「银行终于通过存贷利差赚到自己的工资了。」
现代银行正式产生了。不过此处有一个问题:存款利率到底多少才是正确的?贷款利率又该是多少才合理?
现代银行必须有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用来应对储户提取。这部分准备金通常是一个比值,占银行总存款的比重。当存款越来越多时,理所当然存款准备金也该越来越多。否则储户找银行提款时,银行说自己没有钱,事情就大条了。
第十七阶段:工业革命。
「许多人眼馋水风车带来的生产力飞跃,更多的人投入了生产力研究中。图因为各种事务脱不了身,但他对这方面的进展很感兴趣。他隐隐觉得,水风车这种自动化工具一旦被发现,带来的影响将是历史性的进步。但水风车的限制还是太大了,必须有瀑布。但他也不知道什么更加通用。
「然后有一天,有 “游手好闲” 成天瞎鼓捣的人搞出了蒸汽机。
「图知道,之后里相民族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果然,人口越来越多的里相民族中富有远见的人,利用银行贷款和蒸汽机,开始大规模投资,建立纺织厂。同时收纳一部分人当工人以支持其运作。这些人将产品卖出之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工业革命开始在全里相民族中点燃,极速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让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除了工人。工人维持工厂运作,取得工资,但看不见自己工作的实际成果,只作为流水线的一环,变得越来越消极。不过为了谋生,他们没有办法。」
第十八阶段:法人公司。
「这些工厂老板们,发现自己生活各方面的事情与工厂分不开,于是他们向图申请一个新制度:法人。法人在法律上与自然人身份地位等同,可以在银行开立账户。这样他们就能把自己买衣服的资金和法人公司投资建厂的资金分开了,不至于每次都算错账。公司账户也可以给工人发放工资。
「当然有老板经营不善破产倒闭,图还施行了破产制度,让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公司,以自己在政府的注册资本为限额对外偿还债务,让管理风险失误、只顾着发放贷款的银行或者债主留下来的坏账自己承担——本来就是他们的工作失误。
「有些银行终于反应过来,“制造专业搅拌 42 号混凝土和意大利面的搅拌机” 这样的贷款是不能放的,或许这些企业主只是想骗钱。」
第十九阶段:劳动价值与社会分层。
「有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里相人,仍然维持着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模式。其生产效率当然远远不能和工厂相比。在愈演愈烈的拜金主义观点下,这些人相比投资建立工厂的老板,拥有更少的金钱和更低的社会地位。
「但他们坚信,劳动本身不产生阶级,是人们本身对社会现象和人的看法产生了阶级。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通过卖出更多的商品,社会的财富变得越来越集中了。老板的儿子通过财富代际传承,也开始与群众有了起跑线上的差距。
「有人向图反映了这个现象,图无奈地笑了笑,说:“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护公共秩序一样重要,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和生产了。人都是自私的,如果自己努力产生的财富都会被抹平,他们就不会再努力了,我们只能尽力做到公权和私权平衡,对富人征收更多的税,让差距不那么明显。”」
人口基数越变越大的情况下,肯定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左,有的人右,有的人激进,有的人保守。无论怎样,里相民族的政治和经济还在演化。
第二十阶段:债券。
「图在下班散步时,听到街上有人闲聊,说有一个法人公司想绕过银行这个中间商,直接向民众借款,这样就不用支付银行高额的融资成本了。他敏锐地觉得这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是堵不如疏,需求仍然存在。
「想了一个晚上,图第二天公布了一个新的规定:公司直接向民众借款时,必须制成政府统一规定样式的凭证。后来,居民把这个凭证,叫做债券。债券象征了持有人向债务人索取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债务人也有支付的义务。
「如果持有人不想持有这份债券了,也可以打折私下转让。因为统一制式,所以不用担心债券本身的信用问题,只需要担心债务方的信用风险。」
第廿一阶段:股份制。
「最初的几个里相人眼馋工厂的利润,但是又不想向银行借款,自身又有一定的金钱和资本,于是寻思了一个方法:几个人合伙成立一个法人公司。
「图同意了。觉得这也是一个好方法。只是公司属于谁呢?它不像工业革命时期的私人老板一样风险和利润都是自己承担。成立公司的几个里相人说,那属于大家就好了。
「股份制公司出现了。出资人占法人单位总注册资本的比重,代表了该出资人占据公司的股份。因为公司属于大家,公司赚取的利润也不能全给一个人,于是就按照股份占比分配利润。图把这个叫做分红。
「如果公司需要扩大规模,也可以发行更多的股票来融资,让更多的人成为这个公司的股东。不同于债券,股票不需要偿还本金,取而代之的是股东成为这个公司的一部分,可以参与表决和享受分红。只是有一个副作用——原始股权会因为发行更多的股票而被稀释。同债券一样,股票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转让买卖。
「所有公司也必须指定一个自然人,代表公司参与各种活动,这个自然人叫做法定代表人,写进公司法里——不然公司出事了人都找不到。」
第廿二阶段:供求关系。
「法人单位越来越多,各种商品、服务的加工、交易也越来越多。里相人发现那些非常成熟的商品,因为生产过多,都没人要,只能降低价格以求卖出。而不能量产的稀罕东西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市场被一只 “无形的大手” 操控着,让商品和服务各自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无形的大手”是亚当 · 斯密提出的概念,形容供需能在市场的调节下达到平衡。但亚当 · 斯密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之一,没有考虑到人本身并非完全理性和 “经济”,也没有考虑市场失灵的情况。无法解释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等等事件。
真正能给商品和服务定价的,是其本身的价值,而非价格。
因为价格总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并持有,是价值投资的重要理念之一。当然,这也引出了 “如何确定价值” 以及 “怎样判断价格是否低于价值” 这两个重要问题。
第廿三阶段:中央银行。
「图最近发现唯一的一家 “理想银行”,因为垄断了银行业,里面员工好吃懒做,远不如之前兢兢业业。于是批准建立其他银行,引发银行业竞争。
「一个月后,他却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另外一家银行因为采取了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将理想银行逼得接近破产,又快接近垄断。他不知道这家银行垄断之后会不会又剥削消费者,将市场抢夺完毕之后躺在收益上睡大觉。
「图因此建立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属于行政体系的一部分,但他只负责经济的部分,就像之前的分工一样。中央银行负责调定基准利率,包括各种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时负责调控宏观经济。例如,像之前生瓜蛋子事件一样,宏观经济发生危机时,负责出面调控和稳定市场信心,同时对金融业进行监督。」
第廿四阶段:货币政策。
「图指派的中央银行行长非常聪明。当经济过热,很多人因为贷款利息低,想尽各种理由要求银行贷款时,央行会加息,调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提高借贷成本,让那些人再三考虑,然后放弃。同时让更多的人把钱存到银行,减少市面上流通的现金。经济过热时容易群魔乱舞,各种坏账、借贷乱象漫天飞舞。
「反之,经济不景气时,央行会降息,鼓励人们从事经济活动。
「人们把跟金融体系和金钱直接相关的措施,叫做货币政策。」
第廿五阶段:通货膨胀。
「伴随着宽松货币政策一起诞生,人们发现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前一块钱能买一根胡萝卜,现在要三块钱才能买一根了。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司的人猜想,这可能是银行市场上流通的现金过多,超出了市场的总经济体量。例如原来只有 1 根胡萝卜,每人手上也只有 1 块钱,于是胡萝卜卖 1 块。但由于金融系统作妖,发放了过多的贷款,贷款又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传导到存款,每个人都有了 2 块钱,但生产力没跟上,经济总量还是只有 1 根胡萝卜,于是这根胡萝卜卖 2 块。
「但他们对于通货膨胀也仅仅只是猜想,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具体原因,经济学界也一直争论不休。」
货币乘数指明了贷款能派生多少存款。
假设央行最开始投放了 10 元到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 10%。第一家银行 A 留 1 元作为准备金,将剩下的 9 元贷款出去,贷款客户将这笔钱全部存入第二家银行;第二家银行 B 留 0.9 元作为准备金,将 8.1 元贷出去,以此类推。
最后市场得到的总货币数为 10+9+8.1+···,求解这个等比数列,发现总货币数为 10×(1/0.1)=100,可知货币乘数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最开始的 10 元存款派生了 90 元存款。
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推导,不考虑超额准备金率等因素。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前司长孙国峰认为,这个推导完全是错误的,错误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详见其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获奖论文《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同货币乘数一样,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有诸多解释,至今争论不休。
第廿六阶段:城邦与体制。
「经过长时间的经济往来,并且由于人口扩大和城镇化,里相人和王心人决定融合为一个城邦,名为 “理想城邦”。城邦有统一的政府,央行和其他教育、医疗等机构。
「经过长时间的政治协商,理想城邦确定了人民至上、公私权并重的政治体制和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第廿七阶段:财政政策。
「理想城邦政府利用税收和发放国债等财政政策,补贴资本不愿扶持、但长远来看可能会有极大益处的产业,例如核工业、基础设施、化工、军工业。同时在经济下行时,主动承担消费或投资的使命,连同货币政策一起刺激市场,使其恢复信心。」
第廿八阶段:证券、交易所与资本市场。
「图坚持减少贫富差距的理念和努力得到了显著的成果,社会上有钱人变得更少,但穷人也变得更少,极差急剧缩减。每个人手上都有一点闲钱。
「政府应民众要求,开立了证券交易所,用来交易债券、股票、国债等有价证券。同时根据时长与属性,分设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交易一年内到期、风险较小的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存单和国债等,资本市场交易到期日一年以上的公司债、金融债和风险较高的股票、可转债等。」
第廿九阶段:投资银行(证券公司)。
「证券交易所有了,可是上哪儿买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呢?交易所好像并不办理这种业务。
「为此,里相人申请成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专门为投资人与融资方牵线搭桥,同时为普通民众开立账户,像以前银行的成立一样,将证券交易数字化、电子化。部分投资银行自己也成立并控股基金公司,参与市场交易。」
第三十阶段:进出口。
「理想城邦的经济越发发达,享誉海外。突然有一天,声称柏拉人的来使来到理想城邦政府,希望理想城邦与柏拉城邦进行贸易往来。
「里相人与王心人的故事,似乎又要在理想城邦和柏拉城邦身上再度重演。然而,这次,里相人与王心人之交的交易,变成了对内,而与柏拉人的交易变成了对外。同时,柏拉人拥有自己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货币,谁也不愿意委屈自己将就对方。」
第三十一阶段:汇率。
「柏拉人的货币名为图币,而理想人的货币名为国币。柏拉人到理想城邦做生意时,需要先一比一将图币换成国币。反之同理。虽然汇率这种东西有些麻烦,但至少能解决问题。
「只是,双方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后面会发现更多的民族与经济体,发现更多的货币。而且同一根胡萝卜,在不同经济体的计价也不同。这货币价格的差异,带来了汇率的差异。
「城邦内部的市场需要货币,城邦外部的市场也需要货币。中央银行的财政政策与政府的财政政策,又经常改变本货币的总量。对方经济体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又不一定与自己相同,1:1 的固定汇率实施起来阻力无比巨大。双方只能放弃固定汇率,让汇率随着市场自由浮动。
「理想人和柏拉人都知道,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同,对内对外的态度肯定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没想到,隔壁还有一个经济体施行了抽象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根据经济形势不同,说变就变。」
第三十二阶段:信息革命与全球化。
「工业革命与电气革命之后,信息革命缩短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距离,让彼此交流更为密切。
「同时,很多经济体发现彼此分工合作,能让全球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就像里相人当初内部的分工一样。有的城邦有橡胶,量大低廉,有的城邦矿产丰富,物廉价美。彼此进出口相应的物品,无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加速全球化,加速成熟。」
第三十三阶段:资本与全球流动。
「与全球化一同到来的是资本全球流动。理想城邦一直致力于减少贫富差距,对于外来资本管理得非常严格,防止外部资本捞一把就跑,剥削本国人民。但有的城邦起步很慢,想要借外部资本的东风,超速崛起,便把贫富差距的优先级放到了其次,放任外部资本在本国内投资赚取收益。」
第三十四阶段:产业与贸易壁垒。
「理想城邦发现自己的化工产业总是依赖于进口,设施设备全部由其他城邦制造,这埋下了一个隐患。同时,他们后知后觉地发现,刚开始进口自己的短板确实能够得到飞速成长, 不过他们一直没有试图改善产业失衡的状况,这让理想城邦与其他城邦形成了极高的贸易壁垒。
「只要关系一交恶,对方猛加关税,自己的利润和产业便会遭遇致命打击。如果一直不改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第三十五阶段:贸易战争。
「在另一个世界线里,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城邦关系交恶,纷纷限制自己的优势产业出口,同时对对方的优势产业猛加关税,让两个城邦的人民叫苦连天。
「同时,由于关系交恶和城邦站边站队,两个城邦的汇率极不稳定,上蹿下跳,给了理想城邦和其他城邦的居民套汇空间。不少人在这两个城邦里被处以刑事处罚。
「如果贸易战争这样继续持续下去,城邦之间大约又会回到很久很久之前固步自封的时代吧。
「所幸,这个世界线,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
终章:信任。
在整个经济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信任在其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最初的制作工具,还是后来的发现种子,抑或是商人卖瓜舞弊,信任都在其中起到了顶梁柱一样的作用。
信任承载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如果人与人之间先入为主地以 “怀疑” 和“自保”为底色,经济便会陷入停滞,即使情况好一些,交易也会伴随着极高的“自保成本”。
而现代金融系统更是直接构筑在 “信用” 之上的产物。信用崩塌,将带给金融系统毁灭性的打击。而金融系统又会通过货币这个媒介,将恐慌蔓延至各个行业。
无论在发展的哪个时代,在成长的哪个时期,信任都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1 月 4 日
写在后面
如果有读者想象力足够丰富,应该能看出 “里相” 和“王心”能够拼成 “理想” 二字。理想城邦的货币名为国,三者合成“理想国”。后文出现的柏拉城邦更是直接明示了“柏拉图”。而理想城邦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图。
取这些名字的意义在于:本故事中的所有情况,真的如《理想国》一样理想与美好。现实经济的发展远比本故事更为复杂,涉及人性之恶、情绪之冲动、贪婪、暴力等等等等。
本故事主线为经济,辅线为政治。
文中部分阶段的先后顺序并不完全严谨,映射到现实,它们有可能先于文章,也有可能同时发生,抑或滞后。
受篇幅限制,未能阐述保险、新能源等各个行业的诞生、发展和对整个经济体的作用。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能有 “学到经济学常识” 的作用,如果能诞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便再好不过了。
不过经济学深奥而复杂,且与众多学科牵涉甚广,容易发生连锁反应。并且经济现象的成因众说纷纭,许多至今未能定夺。
文中所有原因均仅仅为经济学的一种可能解释,所有观点均仅供参考,需辩证看待。
最后,经济学不是科学,经济学是经验学科。
封面图
摄影师・画师 | CHUTTERSNAP
图源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