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评判标准

写在前面

正文

  本文讨论“社会科学”下,“人际关系学”的“亲密关系评判标准”话题。

  本文所阐述的观点,均出自《亲密关系(第六版)》(罗兰·米勒,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年)。

  亲密关系的评价标准,在社会心理学上有很明确的定义,至少在六个方面存在程度差异:

  1. 了解(knowledge) :了解对方的程度,如喜好,厌恶,生活习惯等。

  2. 关心(care) :关心、留意对方,挂在心上的程度。

  3. 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 :彼此需要和影响对方的程度。

  4. 相互一致性(mutuality) :认同双方在生活上的融合的程度。相互一致性高的关系更可能以“我们”相称,而非“我”和“他们”。

  5. 信任(trust) :相信对方的程度。

  6. 承诺(commitment) :做出的诺言有多大可能践行。

  友情,爱情,亲情等感情,在这些维度上有着不同的差异。例如,爱情的各项维度都很高,而友情在相互依赖性上远不如爱情。所以爱情是强耦合高绑定式关系,而友情不是。

  一些亲密关系会在上面的维度上追加额外的诉求,比如性别要求、宗教信仰、地理距离等。

  部分人由于性格差异,会对部分指标产生影响。 比如,依恋类型为疏离型的人,天生冷淡而独立,无论是哪种亲密关系,相互依赖性和关心维度都很低;理智、很少冲动的人,承诺维度可能非常高,他们不轻易做出承诺,一旦做出,一定会达成。

  而上述性格差异的人,在评判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可能会持有另一套不同于此处的标准 ,在上面的基础上进行增减。 如对方的主动性,实际行动的程度、自我表露的高低、仪式感等。

  有鉴于此,亲密关系的评价指标并非全盘皆同,存在个性化差异。在评价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可以以上面的指标作为参考,进行个性化定制。

  亲密关系的程度无法定量检测,只能定性评判。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2 月 25 日

封面图

设计师 | 南国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