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
一、抗精神病药(抗精神分裂症)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 脑内中脑-边缘系统
- 中脑-皮层系统
- 两者激动 DA(D2)受体
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
- 阻断脑内的 DA(D2)受体
脑内 DA 神经系统
调控人类精神活动(治疗作用)
- 中脑-边缘系统
- 中脑-皮层系统
可能牵涉的其他不良反应
- 黑质-纹状体系统:锥体外系,调节运动
- 结节-漏斗系统:调控垂体激素分泌
二)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
药动学
- 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血药浓度相差可达 10 倍,故需注意用药剂量个体化。
- 老年患者消除速率慢,应调整用药剂量。
作用机制
阻断一堆受体
治疗作用:阻断 D2 受体;
副作用:阻断 α 受体、H1 受体、5-HT2 受体、M 受体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概述
- 阻断 DA 受体而发挥的 治疗作用:
- 镇静、抗精神病
- 镇吐
- 人工冬眠
-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 阻断 DA 受体而发挥的 不良反应:
- 闭经泌乳
- 锥体外系反应
镇静、抗精神病作用
- 作用:能消除幻觉、妄想、躁狂,减轻思维和情感障碍等阳性症状,使患者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 应用: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 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的 D2 受体
镇吐作用
- 作用
- 小剂量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对抗去水吗啡的催吐作用。
-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 应用:用于癌症放射病等多种疾病及药物引起的呕吐、顽固性呃逆,但对前庭刺激所致的呕吐无效。
- 机制:阻断 CTZ 和呕吐中枢的 D2 采体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 作用:不仅使发热机体降温,亦能使正常体温下降;降温作用与环境温度有关。
- 应用:人工冬眠
-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杜冷丁)
- 配合物理降温(冰袋或冰水浴)
- 可使患者体温降至 34℃ 或更低,能降低机体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 如: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和甲状腺危象。
- 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 D2 受体,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
- 不同于阿司匹林、地塞米松
- 阿司、地米只能使体温不升高但不能降低正常体温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 使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增强。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机制: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 D2 亚型受体,影响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的释放
- 作用:闭经泌乳
- 催乳素分泌↑
- 促性腺激素↓
- 生长素↓
对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 阻断 α 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致死性低血压 )
- 注意:氯丙嗪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 因此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而因给予去甲肾上腺素。
- 阻断 M 受体:出现类似阿托品样表现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
- M 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便秘、无汗和眼内压升高等(青光眼患者禁用);
- α 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及心悸等,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纠正,用去甲肾上腺素。
对黑质纹状体的影响:锥体外系反应
刚开始
- 机制: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 D2 受体
-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
-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 静坐不能;
- 急性肌张力障碍
- 处理(对抗药物)
- 苯海索
- 金刚烷胺
- 不能用左旋多巴
长期用药
- 机制:长期阻断,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 D2 受体上调
-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
- 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症。
- 处理
- 停药;
- 对抗药物:氯氮平
记忆口诀
- 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受体多巴胺,
- 镇静止吐兼降温,人工冬眠显奇效,
- 长期用药毒性大,震颤麻痹低血压。
核心总结:氯丙嗪对中枢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用部位 | 临床意义 | 效果 |
---|---|---|
中脑-皮层和中脑-边缘系统的 D2 受体 | 精神分裂症 | 治疗作用 |
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 D2 受体 | 止吐 | 治疗作用 |
抑制体温调定点的 D2 受体 | 人工冬眠 | 治疗作用 |
阻断(垂体)结节-漏斗通路的 D2 受体 | 催乳素分泌↑ 促性腺激素↓ 生长素↓ | 不良反应 |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 D2 受体 | 锥体外系反应: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静坐不能; 急性肌张力障碍 | 不良反应 |
长期阻断突触后 DA 受体,引起黑质-纹状体通路 D2,受体上调 | 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症 | 不良反应 |
其他
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 共同特点
- 抗精神病作用强;
- 镇静作用弱;
- 锥体外系反应明显
硫利达嗪
- 镇静作用强,疗效不及氯丙嗪,但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小,老年患者易耐受。
三)其他类
氟哌啶醇
临床应用
特点
- 抗精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较氯丙嗪强
- 而镇静作用较弱,降温作用不明显。
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以兴奋、躁动、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症
- 对氯丙嗪无效的患者仍有效;
- 还可用于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等
主要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严重。
- α 受体和 M 受体阻断作用轻,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较小
舒必利
临床应用
- 特点
- 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对长期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例也有效。
- 镇吐作用较氯丙嗪强 150 倍,可用于顽固性恶心呕吐。
主要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对纹状体 D2 受体的亲和力低)
- 因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高血压和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 可诱发躁狂,躁狂患者禁用
氯氮平
临床应用
特点
- 二苯氧氮平类。
- 特异性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 D4 亚型受体,而对黑质-纹状体系统的 D2 和 D3 亚型受体几无亲和力。
应用
- 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而且对其他药物无效的病例,包括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退缩等阴性症状仍有较好疗效;
- 也可用于氯丙嗪引起的迟发运动障碍
主要不良反应
- 几无锥体外系反应及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
- 其他有流涎、便秘、发热、粒细胞减少
利培酮
临床应用
- 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 对精神分裂症(+)和(-)症状均有效,适于首发急、慢性病人。
-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继发性抑郁也有治疗作用
主要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轻
- 常见不良反应:失眠、焦虑、头痛、口干、疲劳、注意力下降、皮肤过敏和体重增加
二、抗抑郁药
一)概述
- 躁狂症、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
- 脑内 5-HT 降低是躁狂和抑郁症的共同的病理化基础
- NA 功能亢进 -> 躁狂:表现为情绪高涨、联联想敏捷、活动增多;
- NA 功能降低 -> 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活动迟缓
- 凡能提高中枢 5-HT 功能,降低 NA 功能:抗躁狂症
- 凡能提高中枢 5-HT 功能,提高 NA 功能:抗抑郁症
二)分类
作用机制 | 药物 |
---|---|
非选择性 5-HT 和 NA 再摄取抑制剂 | 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 |
选择性 NA 期摄取抑制剂 | 马普替林、米安色林、去甲替林、普罗替林 |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 |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塔罗帕、氟伏沙明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 吗氯贝胺、溴法罗明、苯乙肼、异卡波肼 |
三)三环类抗抑郁药:米帕明(丙米嗪)
对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抑制特定脑区神经组织突触前膜对 NA 及 5-HT 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 NA 和 5-HT 浓度。
作用(注意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截然相反的表现)
- 正常人服用:以镇静为主;
- 抑郁症病人:出现精神振奋,情绪提高,但疗效缓慢,连续用药2~3周后才显效。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副作用)
- 治疗量阻断 M 受体,引起阿托品样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副作用)
- 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易致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易致死)
- 有奎尼丁样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多而重)
- 阻断 M 受体:阿托品样作用;
- 中枢反应
- 多种三环类均有镇静作用,但阿米替林、多塞平、地昔帕明却有振奋激活作用,震颤、头晕和失眠常见。
- 降低痉挛阀值可诱发癫痫。
- 心血管反应
- 三环类中丙米嗪、阿米替林及地昔帕明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与抑制心肌 NA 再摄取有关。
- 长期大剂量用药突然停药
- 可出现焦虑、失眠、恶心、呕吐、兴奋等症状。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四)四环类抗抑郁药
概述
- 代表药:马普替林、米安色林。
- 特点:作用迅速、副作用少和易耐受。
马普替林
- 机制
- 为选择性 NA 摄取抑制剂,对 5-HT 的摄取几乎没有影响。
- 有强抗组胺和弱抗胆碱作用,故抗胆碱作用和心血管作用弱,镇静作用较强。
- 应用
- 用于各型抑郁症,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较适用。
米安色林
- 机制
- 该药不阻滞 NA、5-HT 和 DA 的摄取,而是抑制突触前膜 α2 受体促进 NA 的释放。
- 应用
- 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 对伴有抑郁的焦虑症有效。
- 无抗胆碱作用,无心脏毒性.
五)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
机制
- 抑制 5-HT 再摄取,升高突触间隙中 5-HT 含量(对 NA 影响小)
- 几无抗胆碱作用。
常用药物
- 氟西汀:抑郁症,疗效与三环类相当,还可用于强迫症、贪食症等。
- 舍曲林:各类抑郁症,强迫症,经前焦虑等。
- 帕罗西汀
- 曲唑酮
六)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作用机制
- 抑制单胺氧化酶每(MAO),使 NA、5-HT 和 DA 等胺类不被降解,故突触间隙的胺类升高。
代表药物
非选择性 MA0-A 抑制剂
- 苯乙肼、异卡波肼、异羧肼、反苯环丙胺:因用药后易引起高血压和肝毒性,已淘汰;
选择性 MA0-A抑制剂
- 吗氯贝胺、溴法罗明
- 能选择性、可逆性抑制 MAO-A,抗抑郁作用起效快,又无三环类抗胆碱所致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注意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 即:吗氯贝胺、溴法罗明
- 任何其它抗抑郁药不能与它联用
- 否则,易易产生 5-羟色胺综合征(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多)
- MAOI 停药 14 天后才能换用其它抗抑郁药物
- 氟西汀需停药 5 周才能换 MAOIs
三、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作用机制(使突触间隙 NA 下降)
- 抑制:脑内 NA 和 DA 释放
- 增加:对 NA 和 DA 再摄取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
-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狂状态;
-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狂抑郁交替发作;
- 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
- 锂盐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疗效,有有情绪稳定药之称
不良反应
- 锂盐安全范围窄,毒性大
- 用药初期
- 有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震颤、口干、多尿。
- 锂盐中毒
-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等。
- 当血锂浓度高达 1.6mmol/L 时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 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停药后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