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性激素和避孕药

一、性激素类药

一)雌激素类药

药物

天然雌激素
  • 雌二醇(E2)、雌酮(E1)、雌三醇(E3
临床常用药
  1. 口服强效雌激素药:炔雌醇
  2. 口服长效雌激素药:炔雌醚
  3. 极性低、吸收慢、一次注射可维持数周的:戊酸雌二醇、环戊酸雌二醇
  4. 合成的类固醇类雌激素还有:尼尔雌醇、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5. 人工合成的组织特异性甾体激素:替勃龙

药理作用

女性作用
  • 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器官的成熟;
  • 参与月经周期形成;
  • 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对乳腺
  • 小剂量雌激素:促进乳腺生长发育的作用
  • 大剂量雌激素:抑制催乳素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作用(抑制排卵)以及对抗雄激素的作用
代谢方面
  • 有促进水钠猪留
  • 骨钙沉积
  • 弱的同化代谢
    • 同化代谢:促使自身蛋白的合成,也称正氮平衡
  • 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 降低糖耐量等作用。
增加血凝度
  • 应用较高含量的雌激素避孕药有增加血栓的可能性

临床应用

  • 小剂量:补充机体激素不足
    • 卵巢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
    • 绝经期综合征
    • 老年性骨质疏松
  • 大剂量: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催乳素
    • 避孕(抑制排卵)
    • 乳胀(回奶)
    • 乳癌(用于绝经后 5 年以上晚期乳腺癌)

二)抗雌激素类药

他莫昔芬

  • 竞争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用于雌激素依赖的肿瘤
  • 如:晚期乳癌、晚期子宫内膜癌

雷洛昔芬

  • 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制剂,主要用于抗骨质疏松

氯米芬

  • 机制:竞争垂体前叶雌激素受体,阻止负反馈调制,促进 GnRH 和促性腺激素分泌
  • 作用:诱发排卵
  • 应用:用于不孕、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

三)孕激素类药

代表药

  • XX 孕: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
  • XX 诺 XX:炔诺酮、炔诺孕酮、醋炔诺酮、双醋炔诺醇
  • 己酸羟孕酮

药理作用

  1. 生殖系统:主要为助孕、安胎作用
  2. 乳腺:促进腺泡生长,为哺乳做准备
  3. 神经内分泌:大剂量孕激素抑制排卵
  4. 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排卵后体温升高
  5. 对呼吸:增加每分通气量
  6. 对代谢的影响:为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药物代谢

临床应用

  • 单独或与雌激素合用于避孕
  • 与雌激素合用于绝经期后替代治疗
  • 先兆性及习惯性流产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闭经的诊断与治疗
  • 原发性痛经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等癌症
    • 孕激素可对抗雄激素
  • 转移性子宫内膜癌、乳腺癌
    • 孕激素可对抗雌激素

四)雄激素类药

药物

天然雄激素
  • 睾酮(睾丸酮)
人工合成
  • 睾酮衍生物
    • 甲睾酮、丙酸睾酮、美睾酮、氟甲睾酮、苯乙酸睾酮
  • 同化激素
    • 苯丙酸诺龙、美雄酮、司坦唑酮
    • 同化激素的雄激素样作用弱,而同化作用强

作用与应用

男性作用
  • 促进男性生殖系统发育,维持功能
促进蛋白质合成(同化作用、正氮平衡)
  • 促进肌肉发育,增加食欲,带来舒适感
  • “运动员禁用”
  • 用于慢性衰弱和消耗性疾病患者
  • 可纠正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负氮平衡
兴奋骨髓造血功能
  • 刺激红细胞生成,用于贫血、再障等
抗雌激素作用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绝经期综合征及子宫肌瘤
  • 迁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替代疗法
  • 无睾症或类无睾症

二、女用避孕药

一)药物

  • 雌激素和孕激素复方制剂
  • 单方孕激素

二)制剂

  • 口服剂、注射剂、缓释剂、贴剂
  • 最常用的是:短效口服复方甾体避孕药

三)避孕机制

  • 抑制排卵(主要机制)
  • 改变宫颈黏液性质
  • 改变子宫内膜结构,使之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 改变输卵管功能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可有类早孕反应
  2. 突破性出血
  3. 经量减少
  4. 凝血功能加强
  5. 吸烟者可能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
  6. 少数人可产生面部黄褐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