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不要一年到头又白忙
碧树西风 2025-01-02
作为新年里的第一篇,我们讲什么话题呢?
讲破局。
我经常听到一类声音:
时间不经浪,人生不经晃,只有年纪噌噌往上涨;
家里没有矿,全靠自己扛,辛苦到头来一场空忙;
哪里赚钱哪里花,去年又没能留下个啥;上一代人怎么样,下一代人依旧怎么样,似乎永远都跳不出这个圈。
什么是破局?
你看那个小鸡,它啄破鸡蛋壳,破壳而出的那一刻,获得了新生命。
新生才是破局。
打破旧格局,奔向新生命。我讲四个部分,三个部分讲金融,一个部分讲破局。
全文两万字,文中多处有链接,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阅读时留意点开莫错过。
本文下面的每一条留言,我都会看到。
以下进入正文:
第一个话题:基本面分析与情绪分析的区别
去年年初的时候,我讲过美元。
因为那时候大家在讨论美联储降息预期这个话题,大多数人都认为美联储会快速且深度的降息。
在这个预期下,人们想当然地会认为美元要走弱。
可是我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我说美联储降息的步骤会很慢,利率仍然会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于是美元会保持强势,甚至中间多次会出现让你吃惊的强。
简单讲,一年前,你们听到的主流声音都是弱美元,我跟你们反复讲的,都是强美元。
这件事,跟着我们阅读超过 1 年的读者,都记得,不记得你也可以点进去复习复习。
那么我今天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在 2024 年里面,你看到的美元是每一天都在走强,还是涨跌涨跌,有波动的震荡式走强?
当然是后者。
所以我一年前给到你们的关于美元的分析是什么分析?
是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在分析过程,因为过程是情绪决定的,是每一段细碎时间下人们的预期变化决定的。
但是,跳出这一切,我们不去管预期的扰动,它一定有一个基本面。
我们今天拿另一个品种,再来做一次基本面分析。
比如黄金。
咱们看过去的一年,在强势美元的压制下,你整体看,原油金属,有涨有跌。
上涨的有金银铜铝锌锡石油等,下跌的有铂钯铅镍等。
美元强势,以美元计价的这些国际商品,为什么没能集体下跌或者绝大部分下跌呢?
我们知道原因么?我们不知道。
就像二战期间,日军疯狂进攻下,也没能打进四川和陕西,这是一个结果。
根据结果,那些分析师们,那些做学问的人,可以给你制造出一百个理由。
但是对于投资人,对于交易者而言,这些理由毫无用处。
因为你不能证明同样有这些理由的情况下,下一次,还会有相同的结果,那就意味着,没有参考价值。
有参考价值的是什么呢?
恰恰是这个结果本身。
如果日军疯狂进攻下,常凯申同学能守住,那日军进攻减缓之后,我们预计常凯申更没道理失守。
这是什么判断?对势能的判断。
你看到真金白银做投资的人,和那些指点江山做金融类学问的人的区别了么?
大家关心的并不是同一个话题。
投资人一天到晚的在盯着势能的变化。
2025 年,美元还能保持强势么?
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美联储能够炒作一轮加息预期,那么美元有可能保持强势。
但是,即便这种情况出现,美元在 2025 年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能比它在 2024 年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还要强么?
很难很难。
2024 年年初的时候,我给你们得出美元将保持强势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不及预期。
美联储降息的节奏将不及预期。
从加息,到降息,是一种切换,大家觉得你会快速降,结果你做不到,这是一种预期落空。
这种集体的预期落空,保持了美元的强势。
请问,到了今年,到了 2025 年,还有什么好落空的?
大家已经预判美元强得一匹了,大家已经知道你降息节奏不及预期了。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还要给市场以惊喜,或者说以惊吓,那除非你掉头加息,大幅度加息。
可能么?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侧面观察。
美国市场它能够作为国际市场存在,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的金融是随便你讨论的。
就像在国内,你可以随便讨论黑人话题,没有人会因此而怎么你,在美国你不可能讨论这个。
但是金融这种话题在美国随便你聊,尺度很大,聊成纸牌屋那样,都可以。
你比如美联储议息会议答记者问。
在这种一问一答的对话中,你能够听出很多猫腻。
比如美联储说自己之所以降息是为了保就业率,马上就有记者打脸式提问,美国的就业数据挺好的,当下你去美国市场上看下真实的就业情况更好,尤其是那些蓝领服务业从业者,供不应求。
何况你降息之后,也没见有对就业率数据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当着全世界的面打脸。
再比如美联储说自己之所以降息是为了压通胀,马上就有记者拆台式提问,美国的通胀久治不愈,也没见压下去呀。
记者几乎相当于当着全世界的面,说,鲍威尔你撒谎,你造数据。
甚至鲍威尔有时候被质疑得手忙脚乱,记不清数据了,当众出糗都有。
这就是国际市场的特征,一群人 battle,吵得不可开交,把问题摊开。
当然,鲍威尔可以拒绝回答,也可以选择撒谎,这个随他。
正如人家拆台也得随人家。
当年一群人围着克林顿问拉链门的事情,你想怎么问怎么问,他能不能避开,那要看他的本事喽。
在这个炮火全开的过程中,作为旁听的投资人,你就会发现很多蛛丝马迹。
因为大部分问题都经不起放大,尤其全世界盯着。
作为投资人,一旦你熟悉了国际市场的这种近乎于互相扒拉底裤的沟通方式,你就能猜得到,哪些消息面,只是用来进行预期管理的,哪些才是基本面。
有时候鲍威尔满嘴都说自己在讲基本面,实际上你清楚,他只是在做预期管理。
好比鲍威尔说降息是为了抗通胀为了增就业,实际上你发现,数据对不上,那他就是在撒谎。
大部分时候都不用你去研究数据,都不用你去发现,因为他们允许吵,允许 battle,允许摊开在桌面上,于是有无数想要出名的与会者,会替你吵,会替你揭。
你只要作为旁观者,静静地观看每个月都会发生的互撕就可以了。
当你发现鲍威尔只是打着一个基本面的幌子,那他就一定别有苦衷。
这个苦衷大概率是因为利息太高了,美国的债务又累积那么多,扛不住付息的压力。
或许这才是美联储近期每次降息的真实原因,而不是每次嘴上说的什么为了通胀,为了就业之类的漂亮话。
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一次次身临其境的听这种质疑,这种应答,渐渐地,我们也能感受到,美联储到底在想什么。
这个过程,不是说你通过什么神奇的妙方,你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没这种大力丸。
你想想看,你读书的时候是怎么了解你的老师的?
如果你的老师允许下面有人质疑,他说话,同学拆台,他反驳,同学继续拆台,这个过程你经历多了,相处得久了,你是不是慢慢地,就感受到了?
你开始发现,老师也有很多苦衷,他也不是想说啥就能说啥,他也有很多 KPI,他要预期管理下面的同学们。
你作为同学,和老师待久了,你慢慢就猜到了嘛。
美联储实际上就在扮演这个老师的角色,下面站着来自全世界的投资人。
这个老师经常撒谎,经常言不由衷,经常预期管理,但是他允许学生质疑,于是通过一次次老师的辗转腾挪,一次次的尴尬场面,猜到他的各种言不由衷,以及各种心里可能的想法。
你要大力丸没有的,你要方法论,这就是。
美联储的公开讲话,全世界谁都可以看,而且很多时候都不是单方面发言,而是允许下面各种开炮。
所以说,他讲什么并不重要,他被各种质疑,炮轰之下的尴尬,以及辗转腾挪的小细节,才是所谓听美联储讲话的意义所在。
那么我们经过上面的分析,起码心里有个种子。
这个种子就是美联储好像没有他嘴上那么鹰。
他嘴上讲我很鹰派的,我很强硬的,嘴上讲他的软肋只有就业和通胀,只考虑这个。
实际上,你能够感受到,美联储也在担忧美国高企的债务规模。
感受到对方内心的顾虑,对我们投资人而言,就足够了。
当我知道你有此忧虑的时候,我就不太会相信你在 2025 年会大幅度加息。
那即便你美元保持强,你能更强,你又有多大幅度的潜力呢?
就好比当年二战期间,作为战争观察员,当你看过日军最疯狂的进攻之后,他们虽然还在撂狠话。
可是你发现,他投入战场的兵员实际上已经减少了,他已经过了高峰期了。
那这个细节,就是你判断的来源。
好,理解了这点事儿,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2024 年的时候,美元可是很强的。
这么强的情况下,金属石油有没有全面下跌?
没有。
实际情况是有涨有跌。我前面讲过,金银铜铝锌锡石油这些都逆势上涨了,是在美元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下,逆势上涨的。
这就好比二战时期,日军最癫狂的时候,他们也没能打进四川陕西,请问,随着它势头过去,此消彼长之下,你觉得势能在谁?
这就是基本面分析,如果我们今天要讨论黄金的基本面,这就是它的基本面。
那么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看明白一个事物的基本面之后,你知不知道它下个月的价格?
你不知道。
为什么?
因为它下个月的价格根本不是基本面决定的,是情绪决定的。
我们有很多散户朋友,没有任何基础概念。
他们很多时候,听过某个分析师的基本面分析,就误以为那是价格走势图,然后就拿着那个,当成自己做交易的依据去了。
甚至更多时候,他们是听了某个消息面的分析,市场情绪的分析,就误以为那是基本面。
这样的案例还少么?太多了。
我举一个国内市场的例子。
国内房地产市场上有很多人,每每听到对基本面的分析,就以为是什么?
是他们买房还是卖房的决定。
这是很二的。
你比如 2016 年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分析师讲房地产,讲到人口拐点,他难道讲错了么?
他没有讲错的。
你如果懂了什么是基本面分析,你会发现人家讲的非常在理。
可是很多散户,他甚至连何所谓基本面,何所谓情绪都分不清,拿着人家的基本面分析当作他的决策依据,他在 2016 年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房子给卖掉了。
那么接下来的五年,他会不会心里堵得慌?
一定会的。
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很多人买房的决策是听中介告诉他,最近看房的人很多;很多人卖房的决策是听中介告诉他,最近都没人来看房。
后者是什么?是个情绪分析。
来看的人多,或者没人看,没人出价,这些都是情绪,情绪决定了价格的波动,但它并不是基本面。
我之所以讲这个话题,因为大多数散户是迷茫的。
他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不是一个整体,而是零散的。
好比谁说了什么,他们就像盲人摸象,一会儿听人说大象是个长管子,一会儿又听人说大象是根柱子,难怪注定要当韭菜。
你首先要有基本概念,你总得知道基本面分析在分析什么,情绪分析又在分析什么。
只有你在自己的脑子里构建出一个对立且统一的动态画卷时,你再去听那些内容,才知道,人家说的东西,到底是指啥。
基本面分析可不可能知道中间的每一处变化?
不可能的。
一年前,我给你们做美元的基本面分析时,我只能通过分析出美联储未来一
年降息不及预期是极大概率事件,而这件事,会导致人们预期落空。
这个势能,是支撑强美元的底层逻辑。
但是整个 2024 年这一年,美国今天这个人说话了,明天那个人说话了,大选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了,对美元的影响,导致的波动,能提前知道么?
不能。
基本面分析不是干这个的,它只能让你理解底层逻辑。
那么同样,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站在 2025 年年初的角度,你能知道未来 12 个月,黄金每个月的波动么?你能知道它每个月是涨是跌么?
你不知道。
这中间各种消息面都会影响它的价格波动,哪地战争阴霾笼罩,它暴涨;
忽然美元向上拉一波,或者出个消息,说要用什么取代它,它暴跌。
这种临时消息引发的涨跌,你提前一年是不可能知道的,那都属于情绪分析,每时每刻的价格,是情绪决定的。
但是站在基本面的角度,制约它的最大因素,美元本身,能否复制上一年的强势,那个强势基础还在不在,是你能分析的;而它昔日在美元强势的局面下的表现,也是你能看到的。
就像我们不可能分析出来常凯申和小日子之间的每一次战役,那是不确定的。
但小日子兵锋最盛的时候,常凯申的表现,是你能看到的;而小日子接下来兵锋还能不能那么盛,他家里的内部制约条件,也是你能分析出来的。
这个就叫做基本面分析。
至此,我把基本面分析和情绪分析的区别讲清楚了。
第二个话题:长线与短线到底指什么
讲完上面那个话题,我就知道,一定有读者来问我,那基本面分析是干嘛用的?情绪分析又是干嘛用的?
是不是说,基本面分析是长线投资的决策依据?情绪分析是短线投资的决策依据?
在回答你们的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何所谓长线与短线。
我发现很多读者,对于长线和短线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体现在大家聚焦的点在于绝对时间意义上的长和短。
比如有人觉得一个月是短线,一年是长线。
其实有人觉得一天才是短线,一个月就是长线了;也有人觉得一年是短线,十年才是长线呢。
我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你,时间是相对的,时间是一把尺子,每个人拿着不同的尺子,你量不出绝对意义上的长与短。
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长与短呢?
我告诉你们另一种方式,一种更为接近交易本质的理解方式。
我们假设有个品种,它当前,也就是 2025 年年初的价格是 100,到了年尾,它的价格是 120。
它全年涨了多少呢?涨了 20%。
你注意,这是截取的一整年的时间轴上的两个时间点,年初和年尾。
我们拉长到整段曲线,它的走势可能有下面这种。
比如 1 月份,它 100,2 月份,102,3 月份,104,每个月相比于上个月都是略微上涨的,直到年尾,它到了 120。
它不带回调的,一路向上,这是一种涨法。
还有一种涨法,就是说 1 月份,它 100,2 月份,它 90,3 月份,80,4 月份,70,5 月份,60,6 月份,继续跌到 50,然后又一路上涨,到了 12 月份,它涨到 120。
这也是一种涨法。
你注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涨法,尽管它们的起点和终点都完全一致。
所以到底什么是长线什么是短线,实际上是由你的止损长度决定的。
你的止损长度长就是长线,你的止损长度短就是短线。
你比如第二种情况,它最低跌掉了 50,跌去了一半。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交易系统,能够做这种单,意味着你的止损位,要低于 50。
否则你根本拿不住呀。
比如你的止损只有 5%,2 月份你就被扫了止损,怎么还会有接下来 10 个月的事儿呢?
可我们想一想,如果你的止损设了 50,那么你的止盈该设多少?难道设 20 么?
100 到 120,全年只有 20 的涨幅呀,你要设这个为止盈么?
如果设的话,你最大的潜在盈利是 20,最大的潜在亏损是 50,盈亏比是 2:5。
盈亏比小于 1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重复大量,长期这么做,你是亏损的。
人家冒着杀头的风险,是为了追逐暴利,你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厕所里捡没消化干净的米粒?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止损是 50,那么你的目标位起码看到 200 以上。
100 跌到 50,你承担了 50 的风险,100 涨到 200,你预期有 100 的利润。
100:50 也才是 2:1,这个盈亏比已经很低了。
有些人是要求大于 3:1 他才出手,有些人是要求 4:1 他才出手。
盈亏比小于 1 的情况下出手的,那就是散户,妥妥的韭菜,他什么都不懂,他甚至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去事先计算盈亏比。
他可能甚至都没有交易规则的,他想一出是一出,想怎么做单全凭情绪。
所以我们看到长线的本质实际上是什么?
是盈利拉长了,才叫长线。
长线并不是时间上的长,而是盈利空间上的那个长。
因为只有盈利长了,你的止损才能设得长,因为你始终都要保持合理的盈亏比呀。
你看巴菲特,他的止损能设置在跌去 50% 的位置上,说明他的止盈设得很远很远,他下单之前,设定的目标就是至少要涨个十倍以上。
如果原始价格是 100,他的止盈目标位在 1000,那么他看的盈利空间是 900,即便他的止损设在了 50,900:50,他依然有着 18 倍的盈亏比。
而长线交易的那个时间的长,是因为止盈目标长带来的连锁反应。
大多数情况下,要涨十倍,都要花很多年的。不是因为你花了很多年就叫长线,而是因为你要涨很多倍,不得不花掉很多年,所以看起来叫长线。
明白这里面的细节了么?
我们有很多不懂行的,他以为的长,就是指时间长。
那我问你,你买了一个品种,20 岁的时候是 3000,40 岁的时候还是 3000,时间长么?
长呀,长达 20 年。
这是长线么?
你也笑了对吧。
不管你是苦笑还是哭笑不得,你也知道,这并不是长线。
我们彻底理解了何所谓长线,再来看你们的疑问。
我们来想想看,基本面分析这类话题是应用于长线还是短线?
当然是应用于长线。
基本面分析是应用于长线的,情绪分析是应用于短线的。
因为长线实际上指的是止盈长,要保持盈亏比,止盈长了止损才能长。
所以长线短线,实际上是指,你以什么样的通道空间来看待走势上的那个毛刺。
你把上下限的通道缩小了看,在十年涨十倍的基础上看,中间那些百分之几十的回调,是不是显得小了?显得像毛刺了?
你把上下限的通道放大了看,那么短时间内的涨跌,是不是显得大了?从毛刺变成振幅了?
其实就这点事儿。
所以基本面分析,是我们在讨论这根走势曲线的未来,而情绪分析是在讨论什么?
讨论它上面的毛刺。
这就是为什么基本面分析应用于长线,情绪分析应用于短线。
因为影响毛刺的,影响那根曲线上下波动的是情绪,是人们当下不断被影响,被左右的预期。
你开车的时候,笔直的马路,你的方向盘依然是忽左忽右的,那个左右的摆动幅度,就是波动。
但是长时间看,站在空中看,你开出来的是一条直线。
我们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一点?
因为那条走势曲线最终就是这两者共同构成的。
所以说基本面决定了价值,人们的情绪波动决定了当下那一刻的价格。
长线与短线,基本面与情绪,价值与价格,它们就是这样对立且统一的。
好,理解了上面这些,我们看一个问题。
我曾经讲过,投资取决于信仰,信仰这东西,你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了,于是我系统性的分析了一期交易,不再提及投资这个话题。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当初这么讲呢?
投资与信仰之间的联系是怎么产生的?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重新认识了长线。
长线之所以等待的时间长,是那个很长的盈利预期倒逼的,而那个很长的盈利预期是盈亏比不能小,你止损又要放得大,共同倒逼的。
我们已经摸到金融世界的数学本质了。
这里面唯一约束你的是什么?是那个必须放大的盈亏比。
它至少不能小于 1,它通常都得大于 2,它最好能够大于 3,正因为它的制约,你的止损设越大,你的止盈就得越大,而止盈那么大,大部分都是用时间换来的。
那我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么长的时间下,这么长的等待周期下,什么减少了?
你一生投资的样本次数减少了。
巴菲特曾经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那句话一出口,我就知道,上面这些,咱们今天详细讨论的这些,在他的脑子里,都是默认的常识。
他说什么?
他在商学院里对着学生们讲投资,说,你们如果要了解投资,就想象自己从毕业起,拿到了一张卡,上面一共只有 20 个格子,你每做一次投资决策,就打了一个孔,打完,此生就结束了。
什么意思?你一辈子顶多做 20 次投资决策。
这句话绝大多数读者想必都听过,但是一直以来,你们听到的都是瞎解读,因为那帮解读的人,他自己是不投资,也不交易的。
而你看了今天的内容,你就理解了巴菲特到底在说什么。
是他不想做 200 次么?是他做不了。
从盈亏比开始,一环环的制约,最终导致每一次投资的验错周期太漫长,而人的寿命又太有限。
所以投资必然需要信仰。
如果我们拿芯片研发来打个比方,投资像什么?像芯片研发。交易像什么?
像软件研发。
芯片研发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周期长,验错机会少。
你花半年的时间调试出一个版本,拿去国外试流片一次,30 万,回来之后,再调试。
半年,30 万,这就是你的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
我们反观软件研发,你今天改代码今天编译今天就可以运行,你今天甚至可以说我要加班,我要改十版。
芯片部门行么?
芯片部门花了半年时间,改了一版,想要流片测试下,还得花 30 万。
软件部门半年可以给你迭代 1800 个版本,除了电费还有什么调试成本?
16 年前,我刚刚接触国际市场的时候,我就在芯片公司里从事软件开发。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芯片部门的同事们,有些神神叨叨。
后来接触久了,我明白,那不是神神叨叨,那是开发周期过长,试错次数过少,使得人们不得不依赖信仰。
一个软件工程师可以讲,开发节奏 99% 都掌握在我手里,一个芯片工程师讲不出这句话。
不是他不优秀,也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的优秀,他的努力其实只能起部分作用。
很大程度上,他就是得指望信仰的。因为他无法进入快速迭代,因为允许他试错,并找出问题的机会,给到的太少了。
当你看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知道,选择投资之路就像嫁人。
你嫁对了人,你嫁的那个人从普通士兵升到了将军,你就是那个巴菲特。
巴菲特非常牛,但是这个牛,是芯片人员的牛,他的牛,是需要依赖于他所处的市场的。
他所处的那个市场有几十年的上升之路,这是他有几十年滚雪球的前置条件。
如果他选的市场本身不行,那巴菲特也没用。
不是他不够牛,而是他发挥不了作用。
所以交易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你的责任,而投资不是。
市场里不可能没有交易机会,它永远有,它要么涨,要么跌,要么大幅度波动,要么小幅度波动,只要有人在玩,就永远有机会。
但市场真的不是永远有投资机会的。
投资这件事就像那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时候它的跨度是很大的,甚至大到了你这辈子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李广封不了侯,那就是没办法,因为一辈子打不了几次仗,那几次你没抓住,此生就提前结束了。
而有些不如你的人,人家抓住了,就是抓住了。
所以投资是需要气运加身的,真的是要看你生在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因为投资而崭露头角的,都是需要时代红利配合的。
巴菲特所在的那个市场多年的时间下,托出了一批获利者;我们过去几十年的房地产市场,何尝不曾托出一批获利者?
美国的数字那什么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又何尝不曾托出一批获利者?
这本质是一样的,你相信某个士兵有前途,选择嫁给他,碰巧,他后来当了将军。
他要是没当,要是一直停留在基层,哪怕你是白娘子,你也嫁错了呗。
所以这世上绝大部分人的财富都来自于投资,或者说,那本就是时代的赋予。
有句笑话讲因为运气赚来的钱又靠实力输了回去,这话的意思就是在讲,因为投资赚来的钱,又因为交易输了出去。
因为交易是真的要看人的,你 20 次决策或许有运气,2000 次,20000 次决策之下,你到底是个啥水平,无所遁形的。
第三个话题:你在干嘛?他在说啥?
我为什么上来就讲这么两个话题?
因为大部分人所谓的知道,只是听过。
你高考的时候为啥连个 700 分都考不到呢?因为你只是听过,你听过很多知识点,真让你一步一步串起来,你做不到的。
你的每个知识点下面都是一堆的疏漏。
你长大后,参加工作了之后也是一样的眼高手低,你觉得,不等于你能,你一上手,就暴露出了一堆的问题。
我抽丝剥茧的往细了问,往深了问,你就开始满头大汗了。
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要搭一座桥,我要给你搭梯子,我要给你一级一级台阶把你所有漏掉的细节都接上。
让你彻底懂,让你彻底弄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
当你彻底理解了基本面与情绪,彻底理解了长线与短线,彻底理解了投资与交易之后。
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就变成了,你到底要干嘛。
这是我今天讲前两个问题的用意,我要层层递进,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你才能想下面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不是这样思考的,他们人生第一堂课一上来就是我要干。
要干什么呢?他遇到什么他就要去干什么。
比如他人生第一次接触的投资品种是某个市场,然后他上来就干了,他也不知道他是在投资,还是在交易,还是在干嘛,他不知道的。
他就是一头冲进去,我要干。
干的过程中,听到各种牛人的传说,一会儿是巴菲特了,一会儿是西蒙斯了,然后他觉得人家说的话都对。
人家到底在说啥,其实他并不知道。
因为他实际上根本就没明白过,人家到底在针对什么话题。
就像前面第二个话题里面我引用巴菲特的话,我给你一诠释,你发现,我的天呐。
那话我听过的呀,可是那话的背后原来有那么多的隐藏信息,我全都不知道呀。
你当然不知道。
你都不知道人家巴菲特是在对谁说,你也不知道当年他演讲时的上下文,你也不知道他定义的场景,品种,你什么都不知道。
你只是听了几十年的媒体的口耳相传,而且是传递过程中截取的某一段。
这就是多数人的问题。
人家巴菲特并不是这样投资的,不是的。
巴菲特早年是个交易者,大概赚到相当于如今 RMB 几亿的购买力的财富之后,才转为投资者。
也就是说,他真正开启价值投资之前,咱们今天讲的这一切,他都非常非常清楚。
我问你,你想过没有,巴菲特为什么不跑去外汇市场上进行他的价值投资呢?
比如在两个货币之间,做多或者做空,拿个十年,指望十倍利润,他怎么不去这么干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东西就没法投资呀。
外汇市场,它就不是让你投资的,那是让你交易的。
两种货币,可能一段时间内往上,一段时间内往下,接着又往上,接着又往下,你一直拿着,最后发现自己拿了个寂寞。
它的基本面决定了它有波动,但是它没有内生价值。
所以企业家出身的段永平,第一次接触到巴菲特之后,就很聊得来,因为他听得懂巴菲特所有那些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
于是段永平给你补充了,他说巴菲特所谓的投资,本质上就是投公司。
我看不看好这家公司,我看好,那么我信仰它会变好,于是我买公司。
你看,这个解释非常到位。
可是这个解释依然有很多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很多网民所不理解的。
段永平没有说什么?
没有说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这家公司好,是不是意味着它一定肯对股东好?
换句话说,公司有很多,有市场导向的,有管理层导向的,它是不是一定是股东导向的?
股东导向的意思就是说,这家公司就是为股东赚钱的,一切以为股东赚钱为最高目的。
是不是?
你熟悉全世界的公司,你就知道,未必。
第二件事,这家公司发展势头好,是不是意味着它最终一定能够形成市场垄断,从而提升利润?
企业有很多种的,它到底是修长城的,还是玩骑兵迭代的,是不一样的。
这个话题我讲过的,这里不方便展开,你们可以点进去回忆下。
你看,段永平实际上有很多潜台词,他是省略掉的,或者说,是用一个好字,笼统的指代掉的。
因为他当初讲这句话时,是对着一群企业家,并不是对着网民呀。
他默认你都知道,实际上网民什么都不知道,根本听不懂人家没讲出来的。诸如何所谓好?好到底有多少指标?
当你把这些漏掉的课都补上之后,你才思考第一个问题,你到底是要投资,还是要交易。
如果你要投资,你会有针对性的去选择那些有方向的品种,有方向的市场,你会在那一坨里面挑。
如果你要交易,你会在另外一坨里面挑,你会选择那些天生就没有方向的。
就像你上来首先要选择自己到底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然后才是说你到底要吃哪根萝卜。
而不是说我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交易,还是在投资,还是在干嘛的情况下,我也不知道不同市场,不同品类的区分的情况下,我就乱搞一气。
韭菜就是那么诞生的。
人不想当韭菜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干嘛,自己在投资还是在交易,也要知道别人在说啥,市场里每天都有无数消息,且不论真假对错,人家到底在说基本面还是在说情绪面,你总要清楚。
你比如把时光回退到 2008 年,在我刚接触金融世界不久之后,我就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干嘛。
我可以去做投资,也可以去做交易,那什么适合我?
假如当时我是一个 40 岁的中年人,一个企业主,一个颇有身家,也有从商经验的人,我可能就去选择投资了。
因为我不是白纸,因为我有经验。
信仰一定是基于经验的。
巴菲特说,不懂的不去投,段永平说他只投他看得懂的生意,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这个。
有经验,你那个叫信仰,没有经验,你那个叫盲从。
而投资是基于信仰的,所以,投资是基于经验的,俗称你懂不懂这门生意。
除了上面这个原因之外,如果当年我是一个中年人,我会选择投资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有本钱,我的启动资金够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并不指望投资盈利来改善生活。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伟大的投资人,是一穷二白开始投资的。
因为信仰是要本钱的,你信不信是一回事,你信不信得起,是另一回事。
信得起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注入相当规模的启动资本的同时,不影响我的生活。
你该住别墅住别墅,该周游世界周游世界。
第三个原因则在于,人一旦岁数上去,是没有精力管理细节的。
你提供的就是资本,眼光,这是中年人的长处,你有钱,你有经验,你唯独没有什么?
没有精力。
那么把这三个要素投射在 2008 年的我身上,哪条是符合的?
哪条都不符合。
那个时候,我硕士毕业不久,哪儿来的资本?
一个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人,哪儿来的经验?
一个没资本没经验的人,哪儿来的信仰?我信得起么?
那我有什么呢?我有聪明才智,我年轻有精力,这是当年的我,所拥有的。
所以我选择了交易,因为当时的我,只够得上选择交易。
交易本质上拼的是人,投资是 20 次选择,交易是 20000 次选择。
这么大样本的选择下,哪还有运气成分?你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早就被照得无所遁形。
可这正是我的强项呀。
拼人我擅长呀。
我打小就是万里挑一的聪明,万里挑一的勤奋,要是比拼个人素质,比拼斗智斗勇,我就没输过呀。
这方面我当然有信心。
我不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软肋,难道还要反过来么?
你看,我当年刚上手,就知道自己在干嘛,我非常聪明,非常勤奋,且非常年轻,于是我把这个,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我就会去研究什么适合交易。
前面咱们讲过,那些无方向的事情,适合交易。
比如同一个品种,在 A 地卖 5 块钱,到了 B 地呢,就要卖 10 块钱。
这种事很常见,这就是商业的本质,吕不韦说,A 地产竹子,B 地不产,我在 A 地采购竹扇运到 B 地就可以高价卖掉。
最原始的经商。
今天一样么?一样的,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的。
同一个品种,比如金子,A 国和 B 国的交易中心,报价是不同的,但又是关联的。
这个报价的差额,会不会无限拉大?你去观察历史就会发现,它有时大有时小,但很难突破极限。
为什么?
因为当差价过大时,就会有人做吕不韦那件事,从 A 地往 B 地运,从而使得差价回落。
那么在差价过大时,接近历史峰值时,你赌它回落,这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套利交易。
这个过程中可以加杠杆的,你看着好像回落的幅度很小,但最后你赚到的是个暴利。
而你承担的风险是很有限的,用我们前面的话讲,就叫做盈亏比很划算。
这个过程中你有信仰么?你没有。
因为你并没有依托于任何价值,你买入一家公司是你相信这门生意,你买入一套房产是你相信地段的价值。
可你套利的时候,你相信什么?你没有相信任何价值,你只是相信人性。
只要人性是趋利的,你就能赌赢。
如果人性不趋利,看到有利可图,也不会从 AB 两地之间贩运,那你就会赌输。
你如果选择这种赌点,会输么?一万年也许只能输一次。
因为个别人也许不趋利,但人类自从诞生起,整体上就是趋利的。
人类整体上忽然转了性,就是不趋利了,很少很少,你活一万年,也许能遇到一次。
这就是交易,你到底在选择赌什么?
我今天这是剖丝剥茧,最后给你呈现出来了,你听起来好简单的样子。
实际上没人给你讲明白之前,你最初独自一人走进市场里,你是茫然的。
因为你看到各种品种那么多数字在你眼前跳动,你听到来自市场里的各种声音。
你都不知道人家到底在说基本面还是在说情绪面,你只是听到越来越高亢且驳杂的噪音。
你要做的到底是投资还是交易,它们各自需要什么?市场上每个人到底在说什么?他们说的基本面还是情绪面?分别应用于什么?长线与短线,投资与交易,你手头的牌面,你是有钱,有经验,还是有才华,有精力?
如果你脑子里一团糟,那就说明:你既不了解你要做的事情,你也不了解你自己。
你把今天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你才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年轻的时候,就听到市场里有种声音,说,你看,最牛的人是巴菲特,巴菲特是做投资的,于是投资最牛,而且最持久。
如果你懂了今天的内容,你就清楚,并非如此。
巴菲特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个交易者,他交易到了 30 岁,本金增加到相当于如今 RMB 几亿购买力的时候,转型做了投资。
为什么?因为做不动了。
交易要才华,也要什么?也要精力。
你可以永远聪明,你不可能永远健康的。
所以不是交易者行列里面没有大师,而是他们逐渐的最后都因为身体原因,转型变成了投资人。
那到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在你眼里就没有秘密了。
有些人是起点高,上来就当了戏院老板,有的人是唱戏唱得好,老了以后唱不动了,转型当了戏院老板。
看到了么?投资这个游戏和其他商业模型没有区别的。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聪明勤奋,他当了销售,自己打了无数单,号称单王,年纪大了之后,他靠什么?靠眼光,靠面子。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创业开公司,经营很成功,年纪大了之后,他就懂得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好生意。
后者说的谁?不就是段永平么?
一通百通就这意思。
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无外乎用好你手头的条件,用正确的方法,长时间的去做。
这三件事情是缠绕在一起的,你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你做不来的,你用的方
法是错的那是南辕北辙的,你没有耐心,即便前两者具备了,也是等不来果实的。
而三件事具备了之后,无非你所获大还是小的问题,大与小都是有,都不是无。
有人的才华勤奋万里挑一,那还有人亿里挑一呢,那也有人百里挑一,十里挑一。
他们可能都去做交易了,所获不同而已。
有人的经验和资本特别大,有人的经验和资本一般大,他们可能都去做投资了,所获不同而已。
不是赚一百个小目标才叫赚,哪怕赚 0.01 个小目标也叫赚,我见过极普通的人里面的交易者,投资者。
就是说,他最后赚到的那个钱其实很小很小,小到甚至都不如把那份心思花在升职加薪上。
但人家居然也是盈利的。
为什么?
因为他可以天资太低,本金太小,但人家对于今天我们聊的这些,全都是知道的。
不是听过,是知道。听过是听说过,知道是真的有每一天在践行。
我们谁的身边不曾见过这样的人?
有得是。
他的发小们很可能到最后,全部家当就是那套小县城里房子,而他最后,有套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高品质的房子。
你站在巴菲特的世界里,看得见他么?看不见,这算什么投资人?这叫个什么小 PP 成就。
小到用放大镜都找不到。
但是,对于他那么低的先天条件的人来说,人家成不成功?人家很成功呀。
他又不会去和巴菲特比。
他只会和那些昔日与他相同起点的发小们比,他如今和名校教授们,和企业高管们比邻而居,这就是他努力的结果。
站在他那个低起点的世界里,这当然是盈利,这当然是效果。
我们好好想想看,有多少人是真的有用这么认真的态度去重视每一个事关金钱的决策?
还是说,都是随便瞎弄弄的?
我这么多年以来,就没有见过一个有活得这么认真的人,居然活不好的,没有。
你无法去跟那些个比你先天条件大十倍以上的人去比,比不来。
但是像今天这样,所有的细节你都弄得这么清楚,活得这么认真的情况下,长时间之后,你比那些和你差不多条件的人,总资产大个五六倍,是非常正常的。
一个人,可以生来是个下等马,不可能和上等马去比,但如果最后楞是活成了中等马,就是这么做到的呀。
第四个话题:是什么让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原地踏步?
我连续讲了三个金融话题,悟性高的读者,其实这会儿已经陷入深思了。
如果自己当年学习的时候,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内容,都能理解的如此深刻且到位,又岂会考不到 700 分呢?
如果自己当年工作的时候,无论做人,亦或者做事,后面的脉络,都能理解的如此深刻且到位,又岂会默默无闻?
悟性高的人,看什么都是相通的。
欧阳修写卖油翁的故事,他并没有打算辞官去卖油,他只是看着人家在那里倒油,默默地联想到了自己。
我连续讲了三个金融话题,也无非客串了一把卖油翁。
那你说欧阳修在想什么呢?
他在想,当年刚出生的时候,我和卖油翁是一样的,最初都是受精卵,他是怎么一步一步的走到如今的神乎其技?
这个还原事物本来面目的过程,就是思考。
很多人无法开启思考是因为他理解世间的一切,都是二级的,只有 0 和 1。
0 是什么?是失败。1 是什么?是成功。
所以一旦他失败,他就会问,怎么才能成功?
他在问什么?他在问,从 0,怎么才能一下子跳到 1。
我前段时间讲过一个段子,我说一个连资产与不良资产都分不清的人,他与其把钱都省下来,最后买了不良资产,全部赔光,还不如月光,还不如花在自己身上,说不定品味提升了,还能泡到白富美呢。
有人听了之后就问,那他怎么养老呢?他怎么娶媳妇呢?怎么生娃呢?
…….
这些提问者,就是我说的,01 思维。
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就两种处境,要么一堆问题,要么彻底没有问题。
我们有很多成功的读者,有企业家有投资人,看到这里都笑了。
为什么笑?因为你们都是过来人,你们都知道:人生哪儿有什么彻底没有问题的状态。
是的,你们知道,可他们不知道呀。
01 思维的人他误以为这个世界是没有中间态的,殊不知,人人天天都活在中间态里。
我讲那个不良资产与月光的例子,只是告诉你,在当下饿死,和吃一个馒头再饿死之间,选哪个?
反正如果是我,我肯定选后者。
我先吃了再说嘛,我吃了那个馒头,我就有了更多时间去等待变数的发生,我也许就能不饿死了,能理解么?
如果能提升自己,我选择提升自己;如果不能提升自己,那我选择享受当下,把钱花自己身上;无论如何,我都不乐意选择购入不良资产。
因为打水漂,我好歹还能听个响呢。
非常简单的道理,多数人都不理解。
因为他们的脑子梗住了,他无法理解从他当下的困局,到他最后期待的那个有老婆,养孩子,能养老的终局,这中间是 0 到 0.1 到 0.2 到 0.3,是要一步步走过去的。
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
你看郭德纲就能理解,所以他讲,不是某一晚,是每一晚。你今天只能影响明天。
你愿不愿意为了仅仅影响明天,而下足了今天的功夫?
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他们有天大的野心,可惜只有一晚上的耐心。
于是他会怎么样?他会一辈子都在 0 打转,永远都走不出去的。
这是个心结上的事情,没人能帮到你,你想得通就想得通,想不通就洗洗睡,你这辈子就这样了,耶稣来了也没用,我说的。
如果你能跨过这个心结,就会发现,在投资与交易之前,其实自己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
你不要以为西游记的起点是玄奘法师决定西行的那天,不是的,真正的起点,是他作为受精卵的那天。
他从受精卵,到法师,这中间缺失的课,你得一步步去补上。
他 20 多岁的时候,他出发前是法师,你 20 多岁的时候,其实只是一个虚度了 20 多年光阴的受精卵。
这话说的确实有些直了,但真话,就是这么难听啊。
很多人看了前三个话题之后都会发现,自己既不适合投资,也不适合交易,如之奈何?
很正常,99% 的人,他根本就没有走到开启投资或者交易的起点,适合他的,是理财。
我知道,看到这里,某些失望的人又要眼前一亮,以为又发现新大陆了。
对不起,下面的话更残忍。
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理解何所谓理财,他们以为的理财实际上是交出选择权,把命运委托给别人,指望哪个好心人替他们赚钱。
俗称他们把赚钱这件事,当成购物了。他们要买一个商品,那个商品的名字叫做赚钱。
事实上真正的理财含义是什么?
是构建合理的财务体系。
你找工作,谋求升职加薪,这是理财的过程,它称之为开源;
你花钱,买房买车装修购物,这也是理财的过程,它称之为节流。
我们且不说研究怎么赚钱,大多数人甚至连花钱都没有研究过。可这恰恰是赚钱的第一步。
就像玄奘法师能出发的前提一定是学会了走路,受精卵是无法出发的,路都不会走。
如果说挣钱是西游记,那么花钱,就是学走路。
花钱的学名叫什么?叫采购。
采购学有两条关键路径,一条叫比较原则,丢个标书出去,找一堆供应商让他们竞价。
这个大家都熟,过去老话讲,货比三家。
还有一条叫什么?叫拆分原则,来给我报价的这个商家,他又是去哪里采购的?他自己做了什么加工,他的成本构成是什么?
我曾经讲过一件往事。
18 年前,我结婚的时候,太太在某品牌店里选购钻戒,报价要 4 万多。
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找到该品牌采购钻石的珠宝商,购入大小,净度,切工更高的裸钻两枚,配原始鉴定证书,然后我带着裸钻去官方机构二次鉴定,再次拿到鉴定证书后才付款。
然后带着裸钻去该品牌总店,请他们第三次鉴定,通过后,要求他们用 PT950,按照定制款式,加工了一枚钻戒,一根项链。
用同样的价格得到了双倍的首饰,或者说用一半的价格购物,这是什么?
这就是采购学里面的拆分原则。
我弄清楚了你这门生意到底怎么做的,于是我借用你的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夺走了原本属于你的利润。
你想一想,这是我给我太太买,这是一个家庭内部成员的消费话题。
可如果我当年就势做起了代购生意,我每款首饰只收 10% 的代理费,你觉得生意有没有得做?
当然有得做。因为对于买家来说,同一个品牌,LOGO 都不变,还是人家店家出货,打了 55 折,她干嘛不接受呢?
数年后,这门生意就兴起了,因为互联网购物开始普及。
人们在那个年代并不会相信通过互联网去买珠宝这样相对大宗的商品,但是,对于商家来说,有了互联网,就有了低成本认识更多潜在客户的技术条件。
当能够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客人的购买需求之后,这个行业就雨后春笋,于是就有人专门做这个。
他去做中间商,去赚取服务费。
做的人多了,大的珠宝品牌发现自己的利润急剧下降,意识到有针对自己的产业链形成,于是干脆直接推出了面向最终客户的此类服务。
自此,上面的这个代购的生意模式消失。
我讲述的整个过程,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商业形态的兴起,发展,变迁。
你是完成了一次购物么?是买了一枚钻戒外加一根钻石项链么?
不,你完整的欣赏了 18 年前的珠宝行业的每个环节,而且,还顺带日后欣赏了它的环节之间的演变。
那个干了 18 年珠宝商的商人,他经商经验里面的 6 成,被你一次购物,学走了。
这个才叫采购,这个才叫消费。
2011 年的时候,我在甲方做架构师,负责每次标书里面的技术部分的最终裁定,我和负责商务的,配合的很好。
因为商务不懂技术,他只能执行采购原则里面的比较原则,就是找来尽可能多的国内外的供应商,让他们彼此竞争,互相压价。
而我可以配合他来完成拆分原则。
供应商最后要交付的每个产品,到底是怎么研发的,中间有多少流程,需要付出的刚性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我是有数的。
换言之,这个游戏对我是透明的,我可以给噎脖子价。
我甚至可以拆分,就是你不需要提供完整服务的,我可以让几家分别提供不同的部分。
作为供应商遇到这种甲方你也很无奈的,因为你没有商业秘密了。你每个细节他都知道怎么替换你。
就像打麻将,如果你每张牌他都看得到,他的牌你却看不到,那从头到尾你真是任他揉捏。
可我们反过来想,赚钱的本质是什么?
不正是你懂,他不懂么?
我今天前三个问题讲了太多金融话题,最后为了便于多数人理解,选择了一个珠宝购物的案例。
实际上,你迁移到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
你想想看,你买的金融产品,它到底是怎么构建的?
它不还是这个品种买多多少仓位,那个品种卖空多少仓位,最后给你攒了一个组合包,再兜售给你的么?
实际上当你买入的时候,你已经开启了和对方的对赌协议,那如果你都没弄清人家的产品怎么攒出来的,你靠什么去赌?靠运气么?
巴菲特有句话没说错,任何时候,你都只能赚你懂的钱。
除非这个游戏拆分到最后,每个环节你依然一清二楚,这钱,才轮得到你去赚。
《大宅门》里面白七爷第一天出道,他娘让他干嘛?是卖药挣钱去么?
不是。
是让他去采办药材。
黄连多少钱一斤?人参什么价?你这黄连什么品相?哪里种的?今年丰收还是歉收?
所有的生意,都是在你采购的过程中,刨根问底儿弄清楚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人会手把手教你经商的,没人。
只有一个场合下,商人会搭理你,什么场合?
当你扮演消费者的时候。
很多时候,别说作为个人,即便作为甲方集团,发布的采购需求,也一多半是假的,即便需求是真的,那个量,也可能是夸大了一百倍的。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因为要获取信息。
就像 18 年前我年轻时,珠宝商为啥会卖给我裸钻?因为我说我们公司要采购一百颗,年会抽奖用。
先个人付款,买两颗回去给领导看看这个流程被我打通了。
接下来 100 颗公司付款,到时候你把这两颗的钱算进去,再把我付的钱退还给我即可。
珠宝商心领神会,顺便把品牌店的整个商业模式环节也交代个一清二楚。
你不给他画一百颗的饼,他不会有耐心陪你聊你想要探知的信息;
你不让他觉得你想拿好处,他也不会相信你真是公司派来采购的。
你看,其实很简单的。
我这个梯子给你们搭得够接地气了吧?
哪怕前三个话题看下来,到最后你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行,我依然给你递了一把梯子。
我告诉你不行的原因了。
你对这个商业社会一无所知,是你没有实力捕捉任何商机,一旦投资或者交易就当了韭菜的根本原因。
而你哪怕只是个空耗了几十年光阴的受精卵,只要遵循上述的采购原则,你就可以从零开始,从无数商人身上最终弄清楚商业世界的每个细节。
而走到那一步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走到投资与交易的起点了。
从受精卵到法师,从法师踏上西行路,你并不存在会不会的问题,无非你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