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贷:一切以实现承诺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
- 银行信贷:银行筹集债务资金、借出资金或提供信用支持的经济活动
- 公司信贷:银行为提供主体,以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等非自然人为接受主体的资金借贷或信用支持活动
- 贷款: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以一定的利率和按期归还为条件,将 货币资金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资金需求者的信用活动
- 承兑:是银行在商业汇票上签章承诺按出票人指示 到期付款 的行为
- 担保:银行根据申请人要求,向受益人承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符合约定条件时,银行按照约定以支付一定货币的方式 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 的行为
- 信用证:由开证银行根据信用证相关法律规范应申请人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 单据付款 的书面文件
- 减免交易保证金
- 信贷承诺:银行向客户作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约定条件为客户 提供贷款或信用支持 的承诺
- 直接融资
- 间接融资
- 交易对象
- 信贷产品
- 信贷金额
- 信贷期限
- 贷款利率和费率
- 利率
- 本币贷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
- 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
- 法定利率、行业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 基准利率
- 利率结构
- 利率表达方式: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 计息方式
- 费率:利率以外的银行提供信贷服务的价格
- 清偿计划
- 担保方式
- 约束条件
- 等
- 货币种类划分
- 贷款期限划分
- 贷款用途划分
- 固定资产贷款
- 流动资金贷款
- 并购贷款
- 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
- 房地产贷款
- 项目融资贷款
- 贷款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房地产项目或其他项目, 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
- 借款人通常是为建设、经营该项目或为该项目融资而专门组建的企事业法人
- 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 贷款经营模式划分
- 自营贷款
- 银行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
- 风险由银行承担,并由银行收回本金和利息
- 委托贷款
- 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 委托贷款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
- 银行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不代垫资金
- 特定贷款
- 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银行发放的贷款
- 银团贷款
- 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依据同样的贷款条件并使用一份共同的贷款协议,按约定的时间和比例,向借款人发放的并由一家共同的代理行管理的贷款
- 贷款偿还方式划分
- 贷款利率划分
- 贷款担保方式划分
- 真实票据理论
- 银行只发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的短期贷款
- 具备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的能力,但局限于短期贷款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 资产转换理论
- 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资产能否转让变现,把可用资金的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
- 流动需求增大时抛售资产
- 缺乏物质保证的贷款大量发放,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
- 经济局势和市场状况出现较大波动时,证券的大量抛售同样造成银行的巨额损失
- 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
- 预期收入理论
- 贷款能否到期归还,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只要未来收入有保障,长期信贷和消费信贷同样能保持流动性和安全性
- 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
- 由于收入预测与经济周期有密切关系,同时资产的膨胀和收缩也会影响资产质量,所以可能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 超货币供给理论
- 只有银行能够利用信贷方式提供货币的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实际,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提供货币,银行信贷市场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银行资产应该超出单纯提供信贷货币的界限,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 永恒主题:既要努力发展业务又要控制风险
- 以偿还为前提的支出,有条件的让渡
- 与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相结合
- 产生经济效益才能良性循环
- 信贷资金运动以银行为轴心
- 全流程管理原则
- 诚信申贷原则
- 协议承诺原则
- 贷放分控原则
- 实贷实付原则
- 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有效贷款需求,主要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
- 贷后管理原则
- 贷款申请
- 受理与调查
- 风险评价
- 贷款审批
- 合同签订
- 贷款发放
- 贷款支付
- 贷后管理
- 贷款回收与处置
-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 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和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 监事会
- 我国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监督部门,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工作
- 高级管理层
- 信贷业务前中后台部门